为统筹调配编制资源,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岳阳县委编办深化编制管理改革,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重点保障“三大领域”,着力化解“无编可用”“空编不用”及“用编低效”问题,激活编制“一池春水”,为岳阳县“四区”建设提供有力编制保障。
挖潜存量,有力“蓄池”。聚焦编制资源集约高效使用,以挖潜存量编制资源为突破口,在编制总量限额内打造再生编制资源空间。统筹调配一批。建立专项编制动态管理台账,做到人编对号、专编专用、人走编收,从行政事业单位空余编制资源中调剂一批纳入“周转池”,进行分类集中管理、统筹调配。改革盘活一批。结合机构改革及事业单位改革调研评估,以及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情况,研判部门职责变化情况,精简职能弱化单位的编制,并将收回的编制纳入“周转池”。坚决回收一批。将县直群团机关、市场监管机构使用的行政编制予以置换后纳入“行政周转池”,切实把周转池做大,扩大统筹调剂的空间。截止目前,共计盘活调剂县直行政编制30名,县直事业编制120名,县直人才专户编制100名,用于编制池周转使用。
保障重点,精准“用池”。坚持周转编制使用“三项原则”,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保障高层次人才用编需要。100名县直事业单位人才专户编制,按照“专项支持、岗位急需、从严从紧、动态管理”的原则,主要用于重点领域高层次的急需紧缺人才用编需求,截止目前,累计点引进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基础教育、产业发展等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53人,循环启用县直人才专项编制53人。保障政策性安置用编需要。30名县直周转行政编制和120名县直周转事业编制主要用于军转安置、退役士兵安置、领导干部调任用编需求。截止目前,累计启用县直周转行政编制22人次,县直周转事业编制35人次。保障重点民生领域用编需要。围绕中心工作、紧扣发展大局,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编制资源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力作用,截止目前,累计为教育、医疗、农业、乡村振兴等领域启用县直周转事业编制81人次。
健全机制,长效“管池”。聚焦编制资源循环周转、高效使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周转编制放得出、收得回、转得动。加强精准管控。周转编制按照“退一收一”原则及时回收。单位因自然减员或调离等空出的编制,优先由使用周转编制的人员使用,周转编制空出后及时收回,确保周转编制能放能收、动态流转,形成循环使用的闭环体系。加强联动管理。联合组织、人社、财政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明确周转编制与核定编制同等对待,完善使用周转编制人员在干部人事管理、财政保障、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体系,形成各负其责、紧密配合的周转编制精细化管理格局。加强效益评估。将周转编制使用情况纳入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内容。对不按规定管理使用周转编制,或使用效益低下的,及时收回周转编制,尽最大可能做到“事编相宜、职责匹配”,确保周转编制使用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编制资源管理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