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三维赋能”激活党员教育新生态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4-22 17:40

近年来,祁东县持续深化党员教育“赋能工程”,积极构建“全员覆盖、多维融合、实效转化”党员教育体系,推动党员教育从“理论灌输”向“实践赋能”转变,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全域覆盖强基础,构建“立体化”教育矩阵

搭建“微阵地”,让教育触手可及。针对农村党员分布散、流动大的特点,创新打造“屋场党课”“楼宇课堂”等特色载体,将讲台搬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项目现场,组织党员“人人上讲台、个个当教员”,用方言讲政策、用案例说发展、用故事谈初心,让党的创新理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建立“一对一”结对送学机制,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党员提供“上门送学”服务,配套发放“红色学习包”,确保党员学习“一个都不能少”。

打造“云平台”,让学习随时随地。打造党员“指尖学习矩阵”,构建“祁东党建网+微信公众号+党建电视专栏”三位一体线上平台,开设“主题党日”“乡村振兴”等栏目,定期推送《榜样》系列专题片、本土红色故事、实用技术课程等优质内容,实现“线下集中学”向“线上随时学”转变。

整合“红资源”,让初心入脑入心。深挖本土红色富矿,串联王如痴故居、衡宝战役纪念碑等红色地标,打造党员教育精品线路,开发《对革命事业如痴如醉》等沉浸式党课,组织党员开展“五个一”体验活动(上好一堂微党课、观看一个教育片、参观一个红色教育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办好一件民生实事),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凝聚奋进力量。2024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红色主题党日活动400余场,参与党员1.2万余人次。

多元创新优载体,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

“理论+实践”双向赋能。聚焦“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建立“田间课堂”“车间讲堂”等实践教学点,邀请“土专家”“田秀才”“创业能手”现场授课,开展黄花菜种植、油茶管护、电商直播等实用技术培训160余场,惠及党员群众8000余人次。在乡村振兴一线设立“党员实训基地”,组织党员参与产业项目建设、矛盾纠纷调解、突发事件处置,推动“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所能”。

“典型+故事”双线共振。实施“身边榜样培育计划”,深入挖掘“中国好人”唐世国、“截肢站长”彭拥军、“全国优秀护林员”王黑子等基层一线先进典型,将其事迹转化为“微党课”素材,通过“学习身边榜样”“党员谈感悟”等形式,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开展“红‘祁’标兵”“党员示范户”评选,让优秀党员“上墙亮绩”,营造“学有标杆、做有方向”的浓厚氛围。

“情景+互动”双轨融合。创新“沉浸式”教学模式,开发音乐党史课,将红色经典音乐、影视、歌曲作品与党史学习有机融合,真实还原革命历史时刻,让党员在“参与式”“体验式”学习中感悟初心使命。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组织开展“红色歌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等趣味活动,将严肃的理论学习转化为生动的互动体验,学习成效显著增强。

学用转化促实效,筑牢“服务型”教育导向

赋能基层治理,点亮“红‘祁’岗哨”。组织1000余名机关党员下沉村(社区),开展“森林防灭火、春耕生产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耕地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理”四大专项行动,认领政策宣传、民意收集、隐患排查等岗位,开展“敲门行动”“叫醒服务”等志愿活动6000余次,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协助解决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问题200余个,让党员在一线亮身份、扛责任、办实事,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赋能产业发展,培育“先锋创客”。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依托“农民大学生培训计划”,累计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300余名,引导其领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黄花菜、酥脆枣等特色产业集聚区成立“党员技术服务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余项,助力打造“祁东黄花菜”“祁东酥脆枣”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赋能乡风文明,涵养“红色家风”。开展“红‘祁’家庭”评选,将移风易俗、邻里和睦、环境卫生等纳入评选标准,通过“群众互评+组织评定+公开晾晒”,推动形成“家家争先进、户户创文明”的良好风尚。大力组织村民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将婚俗改革纳入村规民约,党员带头遵守,并积极劝导群众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掀起“革陋习、除陈规、树新风”的热潮,以良好党风带民风、促社风。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