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培养村级后备力量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5-04-22 18:16

村级后备力量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南各地紧盯村级后备力量选拔、培育、使用等环节,着力培养和储备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干部后备力量,为乡村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祁阳市

近年来,祁阳市大力实施村级后备力量“雏雁工程”,拓宽源头,强化培育,注重使用,培养了一支讲政治、敢担当、勇奉献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严格标准“选”人,拓宽源头活水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青年中选拔后备力量,充分发掘致富能力强、服务群众好的苗子做为培养对象,并明确其培养方向。对推荐的后备力量由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联村领导等开展谈心谈话,纪委、公安等联合审查,确保人选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素质过硬。通过个人自主推荐、支部推荐、民主考察等成功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152人,村(社)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965人,其中致富能手266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93人,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17人,退役军人89人。

搭台架梯“育”人,提高综合素质

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积极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理论学习、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实用技术等培训交流活动,有计划的安排村级后备力量参与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各类会议,帮助其全面熟悉村级各项事务,积累工作经验。推行导师帮带制,实行以“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后备人才”为主要内容的“2+1”结对方式,帮带人充分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提升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共结成1152对帮扶对子。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每季度向村(社区)“两委”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乡镇党委每年对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进行一次评估,对不服从组织安排、工作能力较差、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后备力量及时予以调整,将新发现的优秀人才充实进后备力量队伍,保证数量上相对稳定。共有22名后备力量因群众认可度较低,被清除出后备力量库。

突出实绩“用”人,激励担当作为

通过对后备力量的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设立成长积分卡,如实记载村后备力量在乡风文明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日常工作表现情况。将符合条件、积分较多的后备力量优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担任村(居)民代表或片长、组长、邻长,择优推荐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在村(社区)“两委”班子出现空缺时,依照有关程序,及时把一贯表现好、工作能力强的后备力量充实村级班子中。目前,共有186名优秀的后备力量被吸收到村“两委”班子中来。


桃江县

近年来,桃江县将选优育强村级后备力量作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以村班子运行中期评估为契机,在压实责任、提升质量、健全制度等方面持续用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三级协同”汇聚合力

聚焦任务落实,构建县乡村三级同抓共管工作体系,推动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

全面统筹。县委将培育储备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县委书记专题调度会等进行研判部署推进。明确县级领导对联系乡镇储备培育工作负总责,县委书记带动县级领导“四下基层”开展人选摸排、分析评估、考察面谈等。

高效推动。县委组织部制定县级工作方案,下发专项提示,明确标准和程序,细化各环节要求,确保工作推进有遵循、不走偏。各乡镇组建由县级领导牵头,涵盖乡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村干部的包村工作组,全面深入走访,摸排储备人选。

定期调度。建立定期调度机制,组织部长主持召开相关会议、开展调研,逐乡镇分析研判、剖析问题、明确要求和听取意见。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包片、党建组室干部包乡镇,常态化下沉抓好业务指导,确保镇村落实不打折扣。

“四链融合”激发活力

聚焦能力提升,实施“选、育、管、用”链式培育,让储备的后备力量真正动起来、强起来。

多渠道“选”。坚持“四个一批”拓宽选人渠道,以中期评估为契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人画像,从政治素质高、整体结构优、履职能力强、干群评价好的现任村主职中择优留任一批,从表现突出且历练成熟的村干部、便民服务员中提升使用一批;依托在省内外建立的流动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之家和红色驿站,结合招商引资、考察学习等,从在外务工经商的优秀流动党员中外请回引一批;以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为载体,从“农创客”、技能人才、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本乡本土人才中挖掘培养一批。

多举措“育”。加大源头培育,及时将发现的优秀苗子吸收入党,从中择优确定后备力量;强化实践锻炼,围绕政策理论、基础业务、实用技术、乡村治理等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安排有经验的镇村干部进行“一对一”联系帮带,选派到乡镇办、站、所跟班锻炼;抓实学历提升,依托“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指导帮助后备人选获得大专以上学历。

多方位“管”。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强化纪律教育,增强后备力量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县级备案、乡镇主管、村级主抓”制度,确保情况问题及时掌握。

多平台“用”。注重为后备力量搭建实践和锻炼平台,适时组织后备力量参加“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等,确保村级事务全面熟悉、村情民意及时掌握。以片组邻“三长制”为载体,动员引导后备力量参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工作,助力后备力量在乡村振兴一线成长成才。

“五项制度”提升质效

聚焦高质高效,健全完善五项制度,推动储备培育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完善“一库一档”。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库”,县乡两级同步建立、按月更新,并对入库人员按照培养方向实行分类管理,根据表现情况进行重点标记。完善后备力量培养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全流程记录其培养考察、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工作实绩和受奖惩情况等。

落实“四访四谈”。采取上门走访和电话询访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听取现任村干部、退职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人员的意见建议,确保后备力量人选产生符合民意。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结对帮带责任人与后备力量做到“四个必谈”,即工作情况必谈、思想状况必谈、家庭情况必谈、存在问题必谈,全面了解掌握其意愿动向。

坚持“三查三审”。加强工作指导,重点查镇村两级摸底排查是否到位、人选储备是否充足、情况掌握是否全面。严把选人关口,按照“乡镇初审、县级领导复审、县级部门联审”的程序,确保选出的后备力量素质过硬。

推动“能进能出”。强化动态管理,突出实绩表现,发现并培养优秀人才,及时调整不称职人员,实现“能进能出、优进劣退”。

突出“关心关爱”。坚持“备用结合”“成熟一个使用一个”,对在实践锻炼中表现突出的后备力量,优先选入村“两委”班子。通过座谈交流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后备力量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困难。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