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近年来,平江县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故事遍地开花。高级技师罗万秋返乡开办的胖子香食品有限公司,构建“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共富模式;“麻辣王子”产业营收突破1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梅仙镇稻田村“乡村振兴人才”陈江才,牵头成立鹏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带领乡亲创富的农业好手……
平江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人才振兴融合发展路径,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相互促进,在建设“一城四区”,挺进湖南省县域经济十强的大道上阔步向前。
群雁齐飞增动力
人才兴,则乡村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一环。近年来,平江县探索实施“人才雁阵工程”,用好头雁引领、雏雁帮带机制,以育人促事提质为目标,培养一支能力强、素质硬的基层人才队伍。
建强“头雁”,打造县、乡、村三级专业化干部队伍,夯实头雁人才支撑。成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通过“四海揽才”人才引进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134人,补充县直单位专技人才力量。累计从“五方面人员”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40余名到乡镇任职,招聘42名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担任乡村振兴专干。选拔150名优秀年轻干部和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干部,充实村“两委”干部队伍,建立171支驻村帮扶工作队。
培优“雏雁”,培育、评选、表彰人才,拓宽雁阵远行边界。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通过主动为人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开展农民大学生、电商、农技等人才培训,累积培养3000余人。开展三届县优秀人才评选,累计评选、表彰乡村振兴人才177人,发放奖金200余万。积极推荐岳阳市本土人才(团队)选拔支持项目,30余人(团队)获市巴陵人才奖,奖励资金300余万元。
群雁齐飞,发挥人才示范带动作用,激活人才“雁阵”效应。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农民大学生、电商人才成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引领乡村经营主体发展。目前,平江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达2512家,省级示范社(农场)及以上60家,建成丝瓜、金银花、米面、天麻等乡村特色产业联盟15个,培育党员产业大户200余户,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000万元。
科技驱动释潜力
科技人才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近年来,平江县坚持科技驱动,致力科技特派员工作走深走实,不断拓宽乡村振兴思路。
聚焦基层产业需求,精准开展科技服务。开展“百名科技专家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通过科技下乡、专家连产业的方式,为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订单式”需求对接和“菜单式”服务供给。目前,平江县科技专家已累计开展技术指导1250余次,培养本土人才、返乡大学生162人。推广引进新技术、新品种80余项,突破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8项。
靶向链接科研院校,提高科研转化能力。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与高校合作产学研项目13个,对区域特色产业,带技术、项目开展帮扶,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如纪雄辉专家团队对接寿光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工厂化集中育秧技术、DMC水稻打印播种泥浆技术等技术,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民双季稻亩增产50公斤以上。
强化机制体制创新,激发人才干事热情。依托省、市科技特派员43人团队,配套组建33人的县级科技特派员团队,打造省、市、县三级科技人才智阵。同步制定出台《平江县科技特派员管理方案》,明确科技特派员入库标准、工作任务,优化激励保障机制,在人才专项资金安排经费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近三年共补贴100万元。
产才融合聚活力
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发展,平江县着力构建“以产业引培人才,以人才推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建强特色产业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产才融合营商环境。
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强化人才激励保障。制定平江县推进“人才强县”建设的若干措施、工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等人才政策,对来平江的创新型、技术型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万元项目资助。近两年,累计为县内新创建的3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请奖补资金650万元。
锚定关键技术需求,建设工艺提升平台。建设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64个,为企业产品研发、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人才技术平台支撑。针对休闲食品产业和云母材料产业发展,建成“调味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云母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个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在县内即可完成相关产品的一站式全项检测,填补全国调味面制品和云母制品专项检测机构的空白。
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业人才联合培养。院士专家“带”人才。组建“院士顾问团”,聘请7位院士专家为县政府顾问,指导企业技术攻关、带培人才。校企联动“育”人才。建立博士创新工作站等校企合作基地15个,通过资源共用、人才共育方式引进博士10人,研发人才20人,培育产业人才150人。订单培养“造”人才。县内重点企业与县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开办“辣条”“旅游”特色专业班,校企双导师高效指导管理,订单式安排学生实习和就业,自2020年开班以来已招收5届学生,共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