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醴陵市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深入开展教育培训为主要抓手,锚定“需求坐标、能力坐标、长效坐标”,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锚定“需求坐标”,让培养方向“准”起来。
精准“把脉问诊”摸需求。开展基层干部队伍紧缺能力需求调研,通过巡察反馈、年度考核、重点工作一线走访,制定20个经济发展重点岗位干部专业素养清单,50余家单位同步制定本单位关键岗位专业素养清单。根据清单,举办全市统计系统业务提升、财政业务、招商引资等专题培训30余场。按照中青年干部、科级干部、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等不同对象特点,注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实际需求,定制“个性化培养套餐”。出台基本培训方案,对全市应训对象再次进行摸底,核实人数、对象、类别、周期等,确保应训尽训、全面覆盖。精准“量体裁衣”设课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52堂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组织研讨交流10余次。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邀请35名行业专家“把脉授课”。创新“情景教学”,引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访接待模拟”等桌面推演课程,提升干部临场应变能力。精准“结对领航”强引领。为参训学员配备“理论导师+实践导师”,注重思想引领与业务指导相结合。开设实训课堂,学员分组赴基层开展调研,调研采用“市级领导统筹指导、党校教师专业引导、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学员团队具体实施”的联动机制,形成多方合力,总结提炼5篇高质量调研报告,获得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围绕中心工作、基层痛点、履职困惑等主题,开设“学员论坛”5期,学员们结合工作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剖析、辩论对抗、经验分享等形式,让学员在思维碰撞中拓宽工作思路,找准短板弱项,提升工作效率,形成“学员讲给学员听、学员跟着学员学”的良好模式。
锚定“能力坐标”,让培养实效“硬”起来。
理论淬炼强根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面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培训科级以上干部1215人。运用好第6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在主体班中开展“原文精读”“经典导读”等活动,让学员真正领悟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市委党校率先开通“湘江大讲堂”,开设周四共享课堂,积极融入省委党校“三库两网两平台”。依托株洲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红星云、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教育资源,让党员领导干部实现“随时学、随地学”。实践淬炼磨锋芒。主体班采用“本地干部结合讲+上级领导深入讲+专家行家系统讲”教学模式,中青班开展“助力基层 服务群众”实践活动,53名学员沉浸式参加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应急处突等工作,在深度参与中积累经验、锤炼本领。搭建“拜师学艺”平台,推荐20名优秀科级干部到株洲市直单位挂职,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聚焦湘赣边区域合作,与江西省萍乡市互派27名干部交流学习。选派196名农业、水利、规划等专业干部到相关职能部门任职。作风淬炼铸铁魂。常态化开展“一树两严”专题培训,把正确政绩观教育纳入市委党校教育培训必修课,举办部门单位“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加强关键岗位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设“廉政必修课”,开展党章党规党纪知识测试,观看警示教育片《初心与蜕变2024》,组织学员赴湖南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馆、湖南党性教育馆开展现场教学,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新增乡科级副职干部任职培训班,69名新提拔的副科级干部参训。在主体班次配备 “纪律督导员”,全程记录学员课堂表现、考勤纪律和作风情况,结业后将学习情况反馈给送训单位。
锚定“长效坐标”,让培养机制“活”起来。
构建“考核评估”闭环。建立“学分制”成果转化跟踪制度,将培训成效细分为“理论学习(40%)”(含课程考核、研讨成果、调研报告)、“党性锻炼(30%)”(含红色实践、思想汇报、纪律遵守)、“综合表现(30%)”(含考勤纪律、课堂互动、团队协作)三大维度,量化赋分标准并设置差异化权重,避免“唯考勤论”的简单化评价,将最终学分与评优评先挂钩,强化动态管理,激发学员主动性和创造力。训后抓好质量评估,向主体班学员发放培训质量评估表,对培训内容、授课质量、教学方法、后勤保障等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96%以上。构建“成果转化”闭环。要求中青班、科干班等重点班次学员结合工作实际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10余篇优秀成果纳入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完善参训学员述学制度,对参加1个月以上主体班学习的学员,学习结束后通过学习交流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方式进行述学,汇报学习收获和工作建议,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培训结束半年后,定期或不定期在不同班次中选取学员开展跟踪问效,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集中座谈等方式,重点了解学员在工作岗位的表现和训用结合情况。构建“迭代升级”闭环。动态“更新题库”,根据学员课程反馈意见调整课程设置,淘汰“过时课”、新增“前沿课”,保持培训内容“与时俱进”。主动对接全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立足醴陵实际,挖掘红色资源,围绕李立三故居、先农坛成功开发两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微党课,全市的红色资源不断“活起来、火起来、用起来”。注重案例式教学,新开发的《健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长效机制的探索和思考——以醴陵市隆兴坳村为例》《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分别荣获株洲市委党校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