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毛竹,神奇地将郁郁葱葱的大围山与浩瀚的海洋联结在一起,成为浏阳市大围山镇在文旅项目之外发展经济的主攻方向之一。去年以来,在“以竹代塑”的政策利好环境下,大围山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竹资源优势,创新招商模式,做大做活“竹”文章。
上马全自动生产线 竹材利用率达90%
走进位于东门村的大国竹器新材料有限公司,只见车间内机器轰鸣,从吊装原竹、锯竹、开片,到上料、切篾、缝帘、打捆、烘干,所有流程实现了自动化。
“现在上了4条生产线,都是用的我们自己研发的全自动等厚径向切篾缝帘一体机。”大国竹器母公司小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林表示。据悉,径向篾可以实现竹青、竹肉与竹黄全利用,该公司生产的等厚径向竹帘,竹子利用率可达90%,预计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
同时,小牛科技准备将这里打造成竹产业智能装备的生产应用示范基地。身为中南林科大的校友,何林还计划与母校合作,在此建立博士创新站。
政策利好科技赋能 小竹子可成大产业
除了小牛科技,大围山镇还引进了具备进出口资质的宇森新能源公司。这家落户北麓园村的企业,拟投资开发包括竹制品制造、竹木碎屑加工处理、生物质燃料加工等的全产业链项目,目前有两个涉“竹”项目在谈。
这背后,离不开“以竹代塑”的政策利好大背景。2023年10月,国家发布《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随后,作为我国竹子主产区的湖南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8年要实现竹产业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其中,浏阳被纳入竹产业重点发展区。
大围山镇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建立“绿色招商”评价体系,将发展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竹”资源,大围山镇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拓展林下经济等衍生产业,逐步形成以竹资源+林下经济+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前两年,一吨毛竹只能卖450元,除去人力成本和运费,村民所得无几;现在,一吨毛竹的价格涨到了620元。”东门村村干部陈健说,镇上引进高端竹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全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也直接提高了竹农的收入。
深耕“两山”转化文章精准招商大促发展
项目频频落户,也是大围山镇坚持项目为王、大力招商引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近年来,大围山镇深耕“两山”转化文章,精心铺排、精准招商,由党政班子带头走上招商前沿,分领域、分行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建立了一套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招商项目联系机制和项目推进机制,营造出“人人关心招商、人人参与招商”的浓厚氛围。
“这里的生态绝佳,营商环境同样优越。”去年7月刚开业的“云野有枫”,是一家藏于竹林、投资超3000万元的高端民宿,主理人李浪表示,项目从签约到开业,得益于大围山村支村“两委”的全程协调与服务保障,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在民宿产业发展上,大围山镇实现了从传统旅馆的1.0版本到高端精品民宿集聚区4.0版本的蝶变,全力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产业、抓开放、抓增量。大围山镇创新探索“以商招商”“湘商回归”“校友招商”等多元招商路径,取得明显成效。如小牛科技就是大围山峡谷漂流运营公司负责人张天成牵线搭桥引进的;镇干部罗锦奇借助同窗之谊,将长期在外经商的张松柏邀回来,与本地一家竹业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提升招商质效的同时,大围山镇还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产业生态协同效应形成磁吸效应,推动优质项目加速集聚。去年以来,大围山镇引进的5个竹木加工项目、文旅项目正式投产运营,总投资额超1.5亿元,目前还有10余个在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