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雁阵”赋能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4-27 16:24

保靖县聚焦抓基层打基础,健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大力实施基层党建“雁阵”工程,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释放“雁阵”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树头雁,突出“引领力”。“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着力打造一支有能力、敢担当、善作为的村支书队伍,筑牢乡村振兴一线战斗堡垒。严格政治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村支书选任条件,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举荐、村“两委”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从优秀党员、致富能手、返乡知识青年等各类优秀人才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20余人。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建立“一人一档”备案资料,坚决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村支书队伍,切实把严把牢“入口关”。强化培训提能力。坚持把学深悟透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采取“线上学+线下训”“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邀请省州业务骨干等立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文化传承、精神文明建设等乡村振兴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村集体经济发展骨干培训班等重点业务专题培训4次,培训700余人次。注重实绩树标杆。连续举办两届党组织书记“比学打擂”活动,突出“能”的标准和“干”的要求,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特色亮点工作,上“擂台”、晒“经验”、亮“答卷”、展“思路”。选拔优秀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等组成“头雁名师讲师团”,有计划地在发展后进村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主题“头雁讲坛”20余场次,突出优势强引领。

培强雁,提升“战斗力”。鼓励和引导机关干部投身乡村振兴,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精准选派。以政治觉悟高、干事意愿强、组织领导能力好、专业技能过硬为标准,按照“自愿报名、组织推荐、部门联审”方式,采取党群部门进弱村、政法部门进乱村、经济部门进难村等办法,将“最能打仗的人”派到乡村振兴第一线。今年来,全县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394人,驻村帮扶力量得到整体优化提升。精细管理。把驻村工作作为派出单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所在村实行责任“捆绑”,统筹资源力量大力支持、全面帮扶。强化驻村管理,推行“日巡夜查”联动模式,通过交办“问题清单”压茬推进,通过“回头看”实现问题“清零”,确保驻村干部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每周住4晚干5天。精心使用。充分学习借鉴凤巢山“1+N”模式,抓好党建联建、产业联促等“九联”工作,在各乡镇建立迁夯路片区、沿山特色农业产业片区、白云山片区、孔坪片区、溪洲里片区等12个片区,开展驻村联片组团式帮扶工作。驻村干部着力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上挑重担、冲在前、作表率,累计解决400多个乡村振兴发展难题,招引176多个农业项目,推动片区经济提质发展。

育雏雁,激活“内生力”。着力在“雏雁”培育上发力,确保乡村人才源源不断,汇聚起乡村振兴强大力量。建好后备力量储备库。从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培优留任、村“两委”干部成长接替、到村工作大学生培养补充等六个渠道广泛选拔人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群体中精心选拔。构建“政治体检+能力测评+群众评议”三维筛选体系,组织部门开展资格联审,严格把关政治、廉洁、能力等方面,为乡村发展储备充足的新鲜血液。目前,全县后备力量中45岁以下占比20.9%,大专以上学历占比62.4%。加强教育培训提素质。通过“双导师”帮带机制,由乡镇班子成员和老乡镇干部分别传授治村经验和产业发展技巧;邀请村级后备力量参与村干部日常、专题培训,确保每年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内容涵盖政策理论、基层治理、实用技术等,帮助村级后备力量学政策、学思路、学方法,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练好干事创业基本功。广泛动员后备力量参与三长制、院坝议事、网格化管理、志愿服务、纠纷协调等村级事务工作,做到因岗选人、人岗相适,引导其在实践中快速熟悉村情事务、掌握业务技能、打牢群众基础。目前,后备力量中有200余名担任网格员、“三长”,帮助村民办理各类服务事项6000余件。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