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走基层丨株洲市渌口区:“三变”绘就西兰花产业振兴“好丰景”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4-28 17:03

近年来,株洲市渌口区一直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出台《株洲市渌口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古岳峰镇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通过“变弊为利、变废为宝、变外为内”三大破局之策,巧引西兰花产业在三旺村落地,让“土资源”长出“金产业”,“废弃物”变身“香饽饽”,“田间菜”闯进“大市场”,蹚出了一条组织引领、科技支撑、市场赋能的产业振兴新路径,绘就了一幅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全面振兴“好丰景”。

微信截图_20250425160418.jpg

渌口区三旺村西兰花种植示范基地

“变弊为利”,科学调研破局,特色种植激活“土资源”。不同于株洲市其他地区的雨量充沛,古岳峰镇因处于衡邵干旱走廊末端的丘陵地区,多旱少雨,不利于农作物种植生长。面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薄弱困境,古岳峰镇充分发扬“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在咨询湖南农业大学专业教授,充分论证研究镇域地理气候特点的基础上,锁定与古岳峰镇纬度相差不大的浙江省临海市西兰花产业。党政领导带队前往临海西兰花基地实地调研,并邀请临海市西兰花协会会长来古岳峰镇现场踏勘,论证在古岳峰镇种植西兰花的可行性,成功将古岳峰镇“干旱劣势”转化为湖南地区少有的“种植西兰花不会产生坏点”的“得天独厚优势”。除此之外,古岳峰镇还组织镇年轻干部前往湖南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长沙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红星蔬菜批发市场,就西兰花开展市场调研。最终决定先在三旺村以“一季稻+西兰花”的稻蔬轮作模式,试种西兰花45亩,再有序扩大推广,成功“变弊为利”,让“冷门地”变身“聚宝盆”,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解决了西兰花连作土壤障碍。

微信截图_20250425160526.jpg

西兰花种植基地

“变废为宝”,链式开发提质,传统工艺焕发“新价值”。西兰花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一株西兰花上花球与杆叶块茎的比例约为3/7。以往,西兰花的杆叶和块茎等副产品都曾被视为废弃物,这意味着之前大家对西兰花的利用率还不到50%。针对于此,古岳峰镇三旺村秉持“循环农业”的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一方面,将废弃杆叶直接作为饲料,喂养三旺村历时四年培育出的“吃蔬菜”的“三旺香猪”;另一方面,对于过多的杆叶、块茎,则运往三旺青贮饲料加工厂,制成高蛋白饲料喂养牲畜。最后,又将用绿色蔬菜喂养的养殖粪便,作为天然肥料肥沃土地,生产出绿色不打农药的高品质健康西兰花,实现了“种植-加工-种养循环”的产业链闭环。同时,三旺村“两委”组织本地技工能人,挖掘升级本地腌菜古法工艺,将杆叶加工成脆腌菜,延伸产业链,实现“外来西兰花”与“本土古法腌制工艺”的“巧妙碰撞”。既破解了杆叶、块茎废弃难题,大大提高了西兰花的利用率,实现了“菜下脚料”的变现,还让传统工艺焕发“新价值”,留住了株洲人民的“乡愁味道”。

微信截图_20250425160538.jpg

三旺村在神农耘集市上售卖西兰花

“变外为内”,借力多元平台,产品出村打通“快车道”。农村产业发展除了生产技术难题之外,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在严密的调研论证与科学技术支撑下,古岳峰镇三旺村试种的西兰花迎来“大丰收”。为了让“农产品出村”,古岳峰镇充分发挥统战力量,多次对接古岳峰籍自媒体达人、网红主播等能人,拍摄三旺西兰花宣传视频,扩大在长株潭地区的影响力,打开本地批发市场销路,也借此吸引大量周边游客来村现场采摘西兰花、品农家宴,促进农旅融合。充分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邀请当地餐饮协会来基地现场查看西兰花生长环境、评估产品品质,让三旺西兰花有机会进入餐饮机构、本土商超。积极参加大平台举办的特色活动。一方面,通过派出本土厨师参加渌口区举办的“渌口名厨”活动,让三旺西兰花直接“从农田到餐桌”,还“以赛促进”不断创新出清炒西兰花、西兰花沙拉、西兰花汁DIY等特色饮食,扩大顾客群。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株洲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神农耘集市,面对面向顾客推介西兰花,实现“乡里蔬菜城里品”。通过多元借势、“变外为内”,古岳峰镇三旺村成功“送菜进城”,完成了西兰花产业振兴富民的“最后一环”。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