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石峰区:党建赋能村集体经济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5-12 17:32

近年来,株洲市石峰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围绕“强组织、兴产业、促振兴”目标,通过夯实人才基础、盘活资源资产、强化监督管理、拓宽发展路径等举措,推动全区30个村(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实现从 “薄弱分散” 到 “提质增效” 的跃升。2024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758.26万元,村均同比增幅35%,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强基固本,锻造“硬核队伍”

石峰区始终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硬核”队伍。选优配强“领头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注重从返乡创业人才、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选拔“明白人”“带头人”进入班子,优化队伍结构。从镇街选派高学历研究生驻点清水塘街道九塘村、白马村、大冲村等重点村,发挥其专业优势和资源人脉,为集体经济发展“把脉开方”。培育人才“蓄水池”。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库,动态储备青年人才120余名,其中储备村书记后备人选45名。此外持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机制,联合市农科院、职业院校开展“田间课堂”,聘请市农技专家唐仲兴多次到石峰区开展农业技术授课以及现场指导,持续为乡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激发党员“先锋力”。推行“党员+项目”责任制,引导党员带头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区80%的村(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办或参与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 “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 的发展格局。

盘活资源,激活“一池春水”

面对资源闲置、发展路径单一等问题,石峰区以党建为纽带,通过改革赋能、整合资源,推动“沉睡资产”转化为“增收活水”。释放“三资”潜能。充分利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成果在清理核查村集体“三资”上做文章,鼓励村集体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学校、旧厂房等优质“三资”资产,通过租赁、承包、作价入股等方式进行流转,通过租赁经营、托管经营等方式创业增收,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如茅太新村利用老村部学校改造成“知青小院”生态餐厅,农户利用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5家。打造“一村一品”。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党组织牵头制定差异化发展方案,并鼓励支持产业带头人,能人大户创办新兴经营主体,通过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破冰集体经济发展困局。如大冲村围绕“秋瑾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持续推广“九郎福柚”品牌,塑造农业品牌特色,实现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双丰收。凝聚发展合力。石峰区大力推进“三社合一”试点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云田镇成立石峰区云田镇供销合作社,引入社会资本,大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2024年3月挂牌营业以来已实现营业收入80余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真正得实惠双丰收。

规范护航,筑牢“发展底盘”

石峰区坚持将规范管理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通过强化监督、政策保障,确保集体资产“管得好、用得活、效益高”。强化监督管理。出台《石峰区财经纪律50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等文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村财乡代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透明、项目决策民主。认真落实村集体资产年清查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每年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定期向村“两委”班子报告工作。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加强村级巡察,落实审计制度,防止发生侵占、挪用、截留集体资产资源等违纪违法行为。完善政策保障。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林果、蔬菜等生产扶持政策,2024年来共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11.6万元,惠及农户300余户。加强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资金投入,拨付乡村产业扶持项目28万元,重点支持九郎福柚产业园扩建、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特色产业项目。通过政策精准滴灌,全区形成 “项目有资金、落地有保障”的发展格局,为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筑牢政策 “防护墙”。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