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坚持谋划在早、准备在前、行动在先,在调研解决问题、培育提升能力、使用树立导向等方面精准发力,通过提前谋划、提前布局、提前行动,扎实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全力以赴打好“主动仗”、留足“提前量”。
下好调研“先手棋”,做到“心中有数”。坚持上下联动,驻村“下深水”走访调研,做到了基本情况、班子运行、作用发挥、人选储备、群众诉求、风险隐患“六个清楚”。开展“市级干部大调研”活动,县处级领导干部按照《2025年市级领导联系重点工作活动方案》,落实包镇联村责任,每季度至少1次到联点镇街和其所辖村(社区)走访,调研指导换届准备工作,协调解决了一批可能影响换届的疑难问题。开展“组织部长大谈心”活动,组织部部务会成员与各自分片联点的镇街班子成员、村(社区)书记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重点谈换届政策了解情况、班子运行状态、个人进退留转,重点问思想动态、矛盾隐患、意见建议,为换届选举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展“镇街书记大摸底”活动。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走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每季度对辖区所有村(社区)走访1遍,重点对现有班子分析研判,找准短板弱项,针对可能影响换届选举的不稳定因素,逐一分析研判,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确保提前介入、妥善化解。
打好培育“组合拳”,力求“优中选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后备干部经验不足、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着力开展“师带徒”实践锻炼,以最快速度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推行常态化跟岗锻炼。由镇(街道)党(工)委统筹规划,村级党组织具体实施,通过“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方式,从本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等中确定3-5名优秀后备力量到村部,常态化参与村级事务。推行跟踪式导师帮带。村级后备力量由镇(街道)联点班子成员、村(社区)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担任导师,累计结成384个“师徒对子”,“手把手”帮助指导。建立后备力量成长档案,记录其培养过程、工作表现和群众评价等信息,根据现实表现及时调整后备力量库。推行有重点结对帮扶。针对工作经验不足的新当选村干部,由镇街安排班子成员以“一对一”或“一对多”形式结对帮扶,依托同走访农户、同处理矛盾、同推进项目的“三同工作法”,抓实政策宣传、安全生产、信访调解、森林防火等重难点领域实践锻炼,系统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水平。
立好使用“风向标”,确保“平稳有序”。坚持管用结合,用“绣花”功夫,持续完善后备干部使用管理体系,累计储备村级后备干部992名,为村级事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突出动态管理。结合日常工作表现,采取“村级考核、乡镇研判”办法,对后备力量进行动态分析,对不胜任的26名后备力量及时调整,把新发现的73名优秀人员按程序补充入库,并把日常考核结果作为参选“两委”的重要参考,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突出合理使用。实行后备干部补位计划,“两委”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按程序及时把表现优秀、群众公认、人岗相适、培养成熟的村级后备干部充实到班子中,并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和个人意愿,合理安排分工,一年来动态补选村书记14人、其他村干部28人。突出激励约束。开展“选优推优”双优活动,对政治过硬、实绩突出、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村级后备干部,择优发展为共产党员、择优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加强日常监督,严肃纪律要求,把违规违纪的及时清理出库,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