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观沙岭街道公园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把“三长制”作为社区善治的重要抓手,从能力提升、机制创新、服务优化等方面赋能“三长”,提高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质效,让居民“呼声”变幸福“掌声”。
理论实践同培训,“三长”能力实现双提升
居民优选出来的“三长”如何破题,撬动社区日常治理效能升级,公园里社区的答案是施行“2+N”能力提升计划,即组织“三长”每月开展一次常规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调训。
为了更好地提升“三长”综合能力素养,公园里社区打破常规思路,按照“理论学习是必修、实践锻炼是重点”的原则,“2+N”能力提升计划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培训全过程,再围绕社区日常治理进行入户沟通技巧、社区业务知识、惠民政策宣讲等针对性的辅导,引导“三长”树立大局意识、明晰主要职责、掌握工作方法。
巩固培训实效,重在实践运用。每场培训后,公园里社区会趁热打铁,组织“三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应急情况处置演练、上门为居民解难答疑等,帮助“三长”学用结合,牢牢掌握处理问题、化解难题的办法和技巧。
“以前接触过的培训基本是一些业务技巧,像社区这样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抓好实践锻炼,我还是头一次见”,谈起“2+N”能力提升计划,公园里社区邻长虞阿姨感触颇深。该项计划施行以来,社区9名片长、44名组长、295名邻长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得到双提升,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质量和效率逐渐提高,“社区领着干、三长带头干、居民跟着干”的治理氛围越来越浓。
公园里社区组织“三长”开展培训
“三个一”服务机制,解难题办实事齐头并进
每月活动聚一聚,凝聚了邻里情;每月网格访一访,访好了社情和民意;每月碰头议一议,议出了好办法......“每月一聚一访一议”服务机制是公园里社区为“三长”量身打造的履职方式。
“三长是居民选出来的,就应该引导他们主动走到居民中去,才会让这个大家庭越来越温暖”,公园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赵娜介绍,成立于2018年的公园里社区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教育资源,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新居民”,如何让这些“新居民”迅速成为社区的“老朋友”,是社区一直在探索的治理路径。
2023年,全省“三长制”工作深入推广,公园里社区在已推行的网格化治理基础上,迅速行动、积极推进,从560名网格骨干中选出了一支政治素养高、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强的“三长”队伍,并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在“三长”履职上,形成了如今的“三个一”服务机制。
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惠民政策的及时传达、公共设施的修复增设、居民微心愿的圆满实现......在“三个一”服务机制引领下,公园里社区“三长”通过组织每一场活动、参与每一次走访,撬动了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为社区治理“添砖加瓦”,推动形成了“民情收集—分类整理—合力解决—经验总结”的问题处理闭环,实现了问题在“家门口”解决、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公园里”画卷已然展开。
一对一建档案,结对联户贴心又温馨
今年80岁的冯爷爷是辖区恒大御景湾小区的居民,因为子女在外地工作,日常生活有一定的不便。该小区邻长肖女士得知冯爷爷的情况后,主动上门为其建立一对一联户档案:年龄、身体状况、子女联系方式、兴趣爱好、日常需求等与冯爷爷密切相关的信息一一记录在册,并在门口粘贴安全提示牌,便于冯爷爷随时联系到社区。
“他们平时会到家里帮忙做些小的实事,只要打电话,也还会陪我去医院检查,心里很暖的”,冯爷爷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小区邻长的感激之情。
原来,为了进一步发挥“三长”善治作用,公园里社区在前期走访、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从2023年12月起,启动了“重点关爱老人”一对一联户项目。目前,像冯爷爷这样建立了联户档案的老人有158名,档案建立后,社区会根据联户情况,安排“三长”加强对联户对象的日常走访频次,同时,每月8日还会组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集中上门提供医疗、理发、养老认证等服务,全力为辖区老人提供温馨、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真正让“幸福公园里的列车”不落下每一个居民。
公园里社区“邻长”上门粘贴安全提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