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邵阳市大祥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坚持聚焦机制建设、党建引领、民生福祉,通过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精细化水平。
聚焦“机制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活力。加强工作保障。建立区委书记担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明确了乡镇(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相关事项的职能职责划入基层党建办,由乡镇(街道)副书记分管有关工作,确保乡镇(街道)工作有序运行。结合社区各组实际,构建网格化片组邻“三长制”服务体系,深入群众实行结对式服务。常态开展“三长制”业务培训,熟练知晓“五网四员三机制”内容。辖区街道共组成由36个片长、45个组长、358个邻长的“三长”队伍,架构了严密的群众服务网格化体系,为群众解决难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队伍保障。落实工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大祥区委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区信访局有关事项的意见》,明确了有关事项,积极推动信访工作更好地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大局。建立常态机制,将基层治理问题清单转化为项目清单,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分类分级,为每个项目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贯彻“四下基层”制度。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建立党委组织部门统筹协调、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推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规范村(社区)挂牌,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清理不应由村级承担的事项,从源头上减轻村级组织额外负担。制定村(社区)经费拨付机制,及时划拨村(社区)的运转经费和惠民项目资金,全力做好基层村(社区)经费保障工作。
聚焦“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优化调整村(社区)基层服务与“两新”党建领域工作力量,实行村(社区)“两委”员额管理,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主任,“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提高党在基层组织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在新兴领域加强两个覆盖,共组建了31个独立党支部、87个联合党支部,党组织总覆盖率达到91.32%,不断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和新兴领域从业人员摸底,建立和完善了2个商会和1个协会的党组织,扎实推动党支部按期换届。强化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成立了运输行业委员会,组建网约车司机和货车司机两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将流动党员全部融入到党组织中来。按照“四有”要求创建骑手之家等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中心)57个,为新业态群体提供了暖心服务,快递小哥业态群体融入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得到市委高度肯定。探索实践“三联自治”模式。通过党建引领社区组织联结、院落联治、服务联办,辖区曹婆井社区通过党建引领“三联自治”实践,破解了老旧社区治理难题。在大型物业小区探索把“支部建在小区”,形成社区管理、物业服务、居民社会自治新业态,通过辖区和兴怡景小区的实践,逐步把“支部建在小区”这种运转成熟、行之有效的服务管理模式进行复制推广。
聚焦“民生福祉”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用力办理12345热线,全年共接收、办结热线工单14484件。围绕民生保障、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发现解决问题533个。2024年化解社会矛盾712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11件。提高群众参与度。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凝聚力量和服务群众作用,从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充分发挥“三长”“四员”作用,融合“自治、法治、德治”共同参与基层党建、安全生产、道路交通、乡村振兴、便民服务、城市文明建设、“三农”工作、平安建设等基层治理工作。着力提升工作质效。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做法,并转化为发展之举、社会治理之策。如以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和科技强警战略为契机,建设数字乡村警务管理平台,加速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数字乡村警务得到省公安厅高度评价。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文明建设、平安建设、志愿服务、关爱“一老一小”、营商环境等基层社会治理相关工作,为群众解决民生实事1685件。实施改造老旧小区43个,辖区仙人井社区成功实现从“老破旧”变成了“幸福里”的可喜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