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安化县坚持思想、人选、制度、环境“四位一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
在思想认识上坚持高站位。思想上高度重视。县委始终把村级后备力量培育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先后3次专题研究。县委领导带头深入乡镇调度指导,树立了鲜明导向,县、乡、村三级均把该项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行动上快速响应。安化细化村级后备力量储育要求,先后制定村级班子中期评估、村级后备力量培育等方案,结合县情实际进行分析研判,明确具体措施,确保换届准备工作想在前、做在先、见实效。责任上压紧压实。坚持责任到人、落实到底,把村级后备力量储育作为基层党建三个核心任务之一来抓,纳入述职评议,压实“书记抓和抓书记”责任,建立县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纪委、社工、政法、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及时跟踪调度相关情况,做到抓在日常、做在经常。
在人选储育上坚持高质量。“三包”摸清“底子”。23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联乡镇,中心城镇及人口、经济大镇由县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组织部长包联。乡镇班子成员包村,逐村(社区)全面“过筛”。组织部门包业务指导,到镇村实地指导16次以上,对后备力量进行再梳理、再排查,确保效果优、人选准。“三逐”开好“方子”。逐村研究,充分运用班子评估结果,由村级自诊、镇级会诊、县级问诊,对“差”村备案管理,按季调度。逐人画像,对2466名在任村干部进行届中联审“画像造册”,培育储备后备力量1649名。逐项把关,组织县乡两级对标年龄学历等要求校准人员,针对9项负面清单开展联审,严防“带病入伍”。“三强化”育好“苗子”。强化“育雏工程”,“镇管村用”参与村务管理,纳入县乡两级党校等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强化帮带责任,落实“头雁工程”十条措施,县级领导结对帮带8名优秀“90后”村党组织书记,由乡镇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433名村主职后备力量,定期指导帮带。建立培养小档案,针对个人发展变化进行评估,动态优化调整,力争培育一批成熟一批。
在制度规范上坚持高标准。全面盘点政务。聚焦农村“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关键领域,在换届前实现村级巡察全覆盖,涉及村干部问题线索予以优先办理,让换届“不留隐患”,强力夯实换届政治基础。目前,已巡察完成395个村(社区),其余38个村(社区)6月底前全面完成。切实规范财务。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出台《安化县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安化县村级财务管理指导性内控制度》等制度,明确村干部通讯、交通、差旅及务工补贴发放标准、流程从制度上全面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平稳换届扫清“路障”。积极化解债务。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村级零配套规定,严禁举债搞建设,严守不新增债务底线。落实“七个一批”化债举措,对驻村帮扶、乡村振兴等项目进行清查,拧干债务“水分”。
在环境保障上坚持高要求。持之以恒减负赋能。全面落实为乡村干部减负赋能长效机制,取消村级坐班,实行值班和周会商。推动村干部基本报酬9连升,统一购买“意外险”,为曾经获评最美村支书的在职对象参照事业工勤编发放薪酬,增强村干部公共保障;不断拓宽村干部成长通道,本届内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40名,“五方面人员比选”3名,2024年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核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25名,村(社区)岗位吸引力更强。高度关注思想动态。密切关注年龄较大村干部思想动态,分层开展现任村干部谈心谈话,针对性解决思想波动问题。统筹协调后备力量与现任干部关系,通过“老带新”结对帮带,促进工作衔接平稳有序。积极排查风险隐患。对各类风险点进行前置排查,特别是针对征地拆迁、财务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有倾向性苗头的矛盾隐患,明确专班集中攻坚,力争将各类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