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荷塘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社区合伙人”机制为突破口,通过组织联建、资源整合、服务共享,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机制创新,激活多元共治“动力源”。党委领航,构建长效机制。创新“三榜工作法”,建立“党委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项目化运作+小团队实施”的城乡帮困体系。以政府购买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源,近年来累计争取财政资金500余万元、实施帮困项目123个,惠及群众1.8万余人,实现从“单一慰问”向“精准帮扶”的转变。阵地赋能,打造便民服务网络。茨菇塘街道组建“茨爱有家”便民服务站22个,由112名能工巧匠组建专业服务队。实施“微服务+微报酬+微公益”模式,推出低于市场价20%的20余项便民服务。同步整治社区“牛皮癣”顽疾,实现服务提质与环境整治双提升。平台聚合,激发商企共建活力。月塘街道野鸭冲社区组建由15家商企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打造“野享市集”等特色服务平台,合伙人主动为居民提供提价商品和特色服务,积极为社区公益基金捐款,构建互惠互利共同体。
资源整合,织密惠民服务“保障网”。空间再造激活闲置资源。桂花街道阳光里社区创新“空间换服务”模式,免费提供党群阵地引入教育、家政类合伙人。宋家桥街道通过“公益+低偿+市场”多元运营模式盘活430厂退休大楼,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公共空间运营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基金撬动汇聚慈善力量。月塘街道野鸭冲社区成立全市首家社区基金,创新“六捐一售”筹资模式,累计募集资金物资16万余元,用于扶贫帮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组织培育等,有效发挥慈善事业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专业下沉延伸服务触角。选派57支驻小区工作队,构建起由小区党支部主导,多方参与的治理共同体,推动养老助餐、心理辅导等专业服务进社区。如“幸福食光”长者餐厅采取“社区供场地+机构供服务+政府补资金”模式实现低价老年食堂服务。
协同治理,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通过制度创新凝聚治理合力,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联建共治破难题。通过民意联通、组织联建、队伍联动、机制联创、服务联心等措施,在合泰、富家垅服饰加工区划分24个网格单元,成立服饰、物流等四大行业协会,构建起行业自治与网格管理相结合的治理架构。力量下沉聚合力。引导动员450余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一线,形成干部进驻、部门援助、志愿协助、物业管住、“三长”兜住的联动局面,推动重点片区综合治理。多元协同促蝶变。通过建立“政府引导+行业自治+群众参与”的治理模式,有效破解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难题,有效推进合泰、富家垅城市重点片区由乱到治、由治及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