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居民生活的家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机遇。如何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如何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如何让基层治理更加高效、透明、温暖,成为每一个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共同关心的话题。
长沙市天心区裕南街街道东瓜山电业局宿舍小区建成于2006年,共有47栋楼、102个单元、1590余户居民,是典型的老旧城区老龄化小区。随着时间推移,小区硬件设施老化、物业管理矛盾频发、物业费常年收缴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是制约小区发展的关键因素。面临物业公司即将退场,小区管理即将陷入混乱的困境,一场全面的社区自治改革拉开帷幕。
发挥党建引领,小区有了“领头雁”
针对小区管理组织无序的问题,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按照“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多元参与”的思路,坚持“靠党建引领、促服务升华、赢群众口碑”的工作定位,多次召开居民大会,张贴宣传告示,广泛征求民意。通过自荐与他荐的方式,推选热心的志愿者成立东瓜山电业局宿舍大自治委员会。根据东瓜山每个片区具体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按照“先试点后覆盖”的要求,率先在东瓜山三村片区,创新试点自治委员会模式,随后在东瓜山二村片区推广应用,在东瓜山电业局小区不同片区单独组建自治小组,推出3名优秀党员或带头作用发挥较好的“三长”代表任自治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治”优势,利用“自治小组”等载体,搭建民主协商的平台与桥梁,建立自治委员会管理规约、委员会工作职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制度,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小区、楼栋自主管理。
目前东瓜山社区已成立电业局宿舍自治委员会1个,东瓜山三村小区、东瓜山二村四万八小区等在内的小区自治小组4个,推选产生自治委员会成员17名。带动居民共管共治、共建共享,真正构建起“党建引领,小区自治”的治理新格局,推动社区服务由“管理型”向“自治型”转变。
成立自治委员会,小区有了“主心骨”
“我们这里是电业局宿舍,以前院里的环境卫生、水电维修都由物业公司负责。物业公司退场后,要是不成立自治委员会,小区也不会有现在的安定与和谐。”杨阿姨感慨道。
在实施居民自治管理初期,因以往物业服务存在质价不符问题,大部分居民对自治管理模式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换汤不换药”,出现了集体抵制缴纳自治卫生费的现象。经社区党委连续多日逐户走访沟通,前后召开16次自治工作专题协商会,实时公示自治综合服务内容等多种方式,向居民耐心解释自治管理的运作机制和服务标准,部分业主开始主动缴纳自治费,自治模式逐渐走上正轨。
如今,小区已逐渐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循环的良性运转。自治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小区重大事务,如自治费收取标准、服务项目安排等。同时,自治小组都有专人负责账目管理,实时向居民公示收支明细。成立党员监委会,对小区“自治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自治委员会服务情况进行日常督促。以“居民心”促“治理新”,这一系列举措都让居民真正意义上成为小区管理的决策者、主人翁,全方位提升自治委员会的服务质效。
推行共治共管,小区有了“新面貌”
3天修好楼道灯并恢复供电;12天完成小区内796户居民的自有车、亲情车车牌的收集、整理及录入系统;协调处理居民装修违建难题……在东瓜山社区,这些原本处理起来很复杂的民生事,正变得越来越顺畅高效,而且社区在事情解决过程中的权重逐步降低,居民的共建、共治、共享意识则显著提升。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不但效果好而且效率高。”小区居民畅快地吐露着自己的心声。推行自治管理以来,自治委员会成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停车疏导、纠纷化解等工作。2025年一季度以来,在社区的协助下,自治委员会为辖区居民解决下水道堵塞、维修公共设施设备等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今,天心区东瓜山电业局小区环境焕然一新,车辆摆放井然有序,绿化景观得到精心养护,公共安全得到保障,自治费收缴率节节攀升,充分体现了居民对自治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服务民生有温度,群众幸福有刻度。东瓜山社区党委通过“党建搭台、多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凝聚组织合力,聚焦民生热点,激发实践活力。下一步,社区党委将持续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探索社区居民自治新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共商、共建、共享的职能,进一步挖掘和打造符合东瓜山地域发展实际的治理典型,深化小区治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