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汇聚“三长”微力量 写好民生大文章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6-26 16:16

近年来,醴陵市持续推深做实片组邻“三长制”,汇聚“三长”微力量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政策宣讲“零距离”,让“理论方针”变成“乡音土话”。基层治理,政策落地是关键。过去,一些惠民政策因宣传方式生硬、语言“水土不服”,常被群众误解为“纸上福利”。“三长制”推行以来,醴陵市各镇街创新“土办法”、用活“新载体”,让政策宣讲从“文件柜”走向“田间地头”。官庄镇充分利用“屋场夜话”平台作用,镇党委搬着小马扎和村民围坐,从“两山”理论讲到饮用水源保护,再聊到禁止网箱养鱼的话题。船湾镇发动10名邻长,用方言讲解渡槽改造工程的效益,收集32条村民诉求,打消对土地使用的疑虑。这些“接地气”的宣讲形式,打破“台上念文件、台下打瞌睡”的困局,让党的好政策变成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据统计,今年以来,醴陵市“三长”累计开展各类政策宣讲超500场次,覆盖群众2余万人次,真正实现“政策入脑更入心”,凝聚起基层发展的共识与合力。

微信截图_20250613161747.jpg

官庄镇组织开展“屋场夜话”。

倾听民声“面对面”,让“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村内垃圾清运不及时,找谁管?”“家里自来水停水了,怎么办?”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群众生活的“大事”。醴陵市选优配强片长1520人、组长4122人、邻长19384人,其中片长统筹村(社区)全局,组长包片联户,邻长“一对一”联系农户,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夜访家常”,建立“群众需求清单”“解决销号账单”机制,确保“小事不出邻、大事不出片区”。李畋镇推行邻长“三必到”工作法,恶劣天气必到、突发疾病必到、重大变故必到,今年有效解决民生诉求200余件。浦口镇推行片长“进组入户”,收集手机网络信号不好、高龄补贴年审不方便等问题,及时协同有关部门解决。群众真切感受到:以前有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三长”天天在身边,喊得应、办得快!

微信截图_20250613161818.jpg

船湾镇“三长”深入群众开展政策宣讲。

成果转化“实打实”,让“短期治理”变成“长效管理”。基层治理,关键在“常”,核心在“效”。“三长制”不仅注重解决当下问题,更着力构建“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机制,推动治理从“短期应急”向“长效机制”转变。白兔潭镇汆溪村推出“三长+积分”管理模式,收集群众合理诉求可积1分,解决问题可积3分,积分可在汆溪村供销合作社兑现生活用品,35分兑换洗发水、25分兑换洗洁精、10分可得牙膏,有效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龙门街道五里牌社区为解决暑假学生“无处去”、家长“看护难”问题,从专业能手、致富能手、知识分子、热心群众等“三长”中推选一批家长老师,连续4年举办“快乐成长公益启航”暑假学习活动,累计服务群众200余人,获得群众一致好评。从“解决一件事”到“完善一类制”,越来越多的“微力量”正在汇聚成基层治理的“大能量”,让“民生无小事”的承诺,在瓷城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