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永县围绕“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大力实施青年干部 “瞪羚工程”,聚焦 “五讲五味” 精准施策,锻造出一支政治素质硬、实践能力强、作风底色清的青年干部队伍,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讲学习强本领,着力培育青年干部“书香味”。构建 “理论课堂 + 红色熔炉 + 书香浸润” 三维学习体系,系统化提升干部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依托县乡党校开设 “青年夜校”,定制《乡村振兴实务》《基层治理案例分析》等 16 门特色课程,年均培训年轻干部 423 人次,实现 “工作八小时外” 充电全覆盖。深挖千家峒红军过境战役故事、上甘棠村忠孝廉节文化等本土资源,打造 “红色基因传承”主题教育线路,去年以来累计组织2000余人次青年干部在主题线路“打卡”。常态化开展“向南向海向外”异地培训,增长青年干部眼界和创新动能,分批次组织279名年轻干部到海南、深圳、杭州等发达地区开展学习培训。近3年以来组织 1720 人次青年干部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推动理论学习与红色淬炼深度融合。围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内容,青年干部年均撰写调研报告、学习心得1800余篇,形成 “以学促干、以干促学” 的良性循环。
聚焦讲实干重落实,着力培育青年干部 “泥土味”。推行 “三挂一派” 实践锻炼机制(向外挂职拓视野、向上挂职提站位、向内挂职强基础、选派一线攻坚),让青年干部在基层 “泥土” 中墩苗成长。近三年选派88 名年轻干部投身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综治维稳等一线,推动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27 个、征地拆迁问题161个、化解矛盾纠纷1644起。严格落实 “四下基层” 制度,结合“走找想促”活动,要求全县 35 岁以下干部每月至少 3 次深入村组走访调研,掌握基层实情,累计办理民生“微实事”3520余件,推动香芋、香柚、中药、蔬果等特色产业扩面 1.2 万亩,形成70篇调研成果,其中 23 条建议被纳入县委决策部署。在油菜根肿病、柑橘黄龙病、林木线虫病防治等实战中,20余名青年干部下沉田间地头在火热实践中以专业知识为农户解决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难题”,用“脚底板” 丈量民情,用 “硬肩膀” 扛起责任。
聚焦讲胆气敢斗争,着力培育青年干部 “担当味”。创新 “赛马比拼 + 揭榜挂帅 + 容错纠错” 机制,让青年干部在攻坚一线 “比担当、赛实绩”。采取分系统、分行业、分类别等方式,定期组织青年干部开展“业务大比拼、技能大比武”活动,13名在赛马比拼中脱颖而出的干部得到提拔使用,22名业务水平不过关、不达标的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负责人提醒谈话,切实激励青年干部主动学理论、学业务、学政策。建立急难险重任务 “揭榜清单”,36 名青年干部主动认领信访积案化解、重大项目征拆等 “硬骨头” 任务,成功攻克遗留问题 47 个。明确干部容错纠错举措,鼓励青年干部大胆创新创造,凡在重点工作、重点领域大胆创新并取得成果的一律重用提拔,因创新创造造成过错但履职尽责的,可视情免责,推动形成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的干事氛围。
聚焦讲情怀解民忧,着力培育青年干部 “民情味”。推行 “网格联心 + 精准服务 + 长效机制” 工作模式,推动青年干部把脚印留在基层、把口碑树在民心。建立 “干部包联群众” 机制,全县600余名青年干部结对联系 1200 余户群众,收集群众 “微心愿” 2100 个,办结率达 98%。深化 “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 42 支,开展助农收割、留守儿童关爱、抢险救灾等活动 320 余次,惠及群众 1.8 万余人次。鼓励青年干部利用“屋场夜话”“田间议事” 等载体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年均收集群众建议 1100余条,转化为民生项目 76 个,通过“办实事、解民忧”真正成为群众的 “贴心人”。在“江永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设“青春之声·筑梦江永”专栏,将青年干部在基层为民服务实践中的所思、所悟、所感进行刊载,激发青年干部扎根基层、建设江永的归属感、使命感。
聚焦讲规矩守底线,着力培育青年干部 “清风味”。构建 “教育在先 + 监督在前 + 制度在严” 的廉政防护体系,为青年干部扣好 “第一粒扣子”。出台《江永县青年干部管理实施办法》,为青年干部量身定制成长成才“套餐”;常态化开设“廉政课堂”,筑牢青年干部拒腐防变思想“红线”。近年来,组织新任干部廉政培训 6 场、警示教育活动 19 场,覆盖年轻干部 1300 余人次,签订《廉洁承诺书》423 份。建立 “八小时外” 监督机制,联合纪委、社区开展 “家庭助廉” 活动 21 场,走访干部家属 580 户,发放《廉洁家书》800 余份。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干部开展谈心谈话,运用 “第一种形态” 处置问题线索 12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