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脸就能吃饭结账!还可以体检,定制低糖、低脂的饭菜,吃起来健康又安心……社区真是把我们的需求放在心上了!”近日,湘阴县文星街道东湖社区助老智慧食堂揭牌正式对外开放营业,第一次享受刷脸就餐的陈大爷为社区点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近年来,湘阴县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和养老服务短板弱项,坚持需求导向、数字赋能、资源整合,积极创办长者食堂,丰富社区“一老一小”群体服务场景和内涵,切实推动养老服务优质共享。
从解决“一餐饭”的“小事”着手
“就在家门口,每天菜单都在公示栏里,价格不高还按年龄补助,像我一顿饭才7块钱,味道还蛮好哩!”瓦窑湾社区长者食堂是湘阴县首个“长者食堂”,说起这个食堂,82岁的居民李娭毑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湘阴县推行“社区主导+专业运营+居民共管”模式,综合老年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和用餐需求等因素,依托老年服务中心、社区服务机构、小区物业等设施场所,科学合理设点布局长者食堂。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长者食堂24家。
“鼓励低龄老人既当用餐者又当服务员”“在优先保障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提供全龄友好、普惠优享的便民助餐服务”“引导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长者食堂认领岗位,开展助老服务”……在提升长者食堂服务质效、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等方面,湘阴县有自己的经验和探索。长者食堂看似是解决“一餐饭”的“小事”,实则蕴含着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
构建“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格局
“我们把村卫生室、农家书屋、老年服务中心进行联建,将就餐服务与居家养老、康复护理、文化娱乐、日间照料等服务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鹤龙湖镇古潭村党总支书记马步高介绍,为了满足农村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等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村里采用“公建公管”模式,利用闲置学校建起了全县首家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四年来,通过暖心服务赢得百姓赞誉。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养老需求,湘阴县积极引导医疗资源向长者食堂延伸,定期组织开展义诊、送爱心等活动。同时,积极组织象棋比赛、“写福字、送春联”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长者食堂成为社区文化传播阵地。
“社区书记基本每周都会来几次,我们有事都找他,他也经常找我们帮忙搞宣传、搞调解。”在金龙镇新兴社区长者食堂,村民黎大爷自豪地说,长者食堂就是村里的一个“议事点”,有了村干部这些“饭搭子”,办事方便了,还能发挥余热,每天都很乐呵。
一餐一饭系民生,一举一动见初心。湘阴县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资源整合,实现“老人得到关怀、居民得到实惠、集体得到发展、文明得到彰显”的多维成效,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