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新晃县:党建跨域联动 共绘基层新篇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7-01 16:26

地处湘黔两省交界的林冲镇,是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对接贵州的“西大门”,这座边陲小镇将党建引领作为破解边界治理难题、融合发展的“金钥匙”,以“党建链”贯通“协作链”,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到民生服务“无感切换”,从边界共治“智慧安防”到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真正把党的政治引领转化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行动力,以创新实践为省际区域协同发展探索“林冲经验”。

产业“组CP”:党建引领“加马力”,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

林冲镇立足湘黔“10分钟经济圈”区位优势,以“党建+产业链”模式推动跨省产业链深度融合。投资500万元实施“湘黔污水共治”“黔水入湖”等工程,实现供水排污管网跨省互联,惠及贵州大龙经开区及林冲镇两地600余户居民及企业;实施“跨省菜篮子”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辐射湘黔4个乡镇,打造湘黔边际集贸交易中心;更引入贵州企业投资8000万元打造高坪黄牛养殖基地,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并规划建设覆盖贵州5县区的绿能零碳循环产业园,每年1500吨有机肥“反哺”农田,实现“养殖—肥料—种植”闭环,破解养殖业污染难题,形成“生态+产业”双赢格局。劳务协作方面,与大龙经开区建立常态化用工对接机制,今年以来通过“湘黔春风行动”,提供岗位1100个,全镇2107名务工者“跨省就业不离乡”,占比全镇57.8%的外出务工人员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跨省域增收”。

服务“无边界”:跨省通办“破壁垒”,共建共享惠万家

林冲镇以“群众需求在哪里,党建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宗旨,聚焦湘黔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推出“跨省通办”服务矩阵,打造“一次提交、两省通办”的便捷模式。聚焦社保、医保、工商登记等高频需求,联合贵州大龙经开区、大龙街道办梳理形成跨省通办事项清单36项,累计办结业务超900余件。共建共享湘黔教育医疗服务,推动省级边界区域医疗中心在林冲镇落地,两地医保异地结算、医疗资源共享惠及群众1.2万人次。打造湘黔边界教育高地,吸纳贵州籍学生入学就读。依托沪昆铁路、玉铜高速等交通动脉,打造“湘黔边贸物流带”,加速农特产品流通,擦亮“湘黔边贸重镇”名片。

治理“一张网”:平安边界“创六联”,共筑和谐发展防线

创新“边界六联”治理机制,林冲镇与贵州大龙街道联合开辟“问题隐患联防、矛盾纠纷联调、刑事犯罪联打、社会治安联治、平安边界联创、民生事业联动”群防群治新路径。2024年交界处警情同比下降20%,安装50处跨省联防摄像头,实现重点区域全天候监控,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生态联治方面,开展共治溪流整治工程以及㵲阳河流域联合执法,整治跨境污染隐患3处,清理垃圾2吨,新修河堤0.7公里,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绘就“绿水青山”省际生态画卷。

示范“同心圆”:履职联议汇民智,文化共融启新篇

林冲镇探索代表委员跨省联合履职,设立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政协委员工作室,围绕交界地区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调研、联合提议、联合履职,推动《武陵山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园建设协议》《“跨省联动共护母亲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等落地。以党建为纽带,推动多元民族文化深度融合。连续举办“六月六”“六月十九”“七月十四”等传统坳会,成为苗侗山歌、侗族芦笙、傩戏等非遗文化交流互鉴的大舞台,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群众自治方面,实施320国道路面改造、团寨微景观建设等工程,推行“星火计划”,携手构筑湘黔边界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林冲镇以“敢为人先”的担当,蹚出了一条省际边界区域协作的新路径。未来,这座湘黔“西大门”将继续深化跨省联动湘黔边界协作,为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