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远县将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以全域覆盖的体系为基,以融合创新的实践为径,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新路径,绘就了一幅党群同心、邻里互助、社会和谐的动人画卷。
党建赋能,构建全域联动“大矩阵”。坚持党建筑基提质体系化思维,筑牢志愿服务根基,织密服务网络。织密全域网络,建强联动矩阵。构建“1+20+422+N”立体化志愿服务体系——1个县级总队统领全局,20个乡镇(街道)大队、422个村(社区)中队纵向贯通,各单位党组织及社会组织服务队横向联动,形成全域覆盖、高效协同的志愿服务网络,确保力量直达基层末梢。壮大专业队伍,汇聚多元力量。精心组建理论宣讲、农技推广、法律援助等10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广泛吸纳乡土人才、科技专家、“五老”人员、文艺骨干等多元力量。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达31.88万人,志愿服务队伍580支、24.31万人,形成人才荟萃、领域广泛的志愿服务生力军。健全制度机制,保障长效运行。坚持党委统筹,通过召开全县志愿服务座谈会,明确队伍职责清单,共商年度重点计划,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化”向“制度化”“常态化”跃升,为体系化发展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党建聚能,打造融合创新“强引擎”。积极探索党建扩能增效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关切。商贸公益融合,激发“造血”能力。创新“党建聚合力、商贸活服务”模式,以“新联鑫商贸”为试点,整合30多个行业120余名精英人才,建立“银会对接”机制,破解资金瓶颈。该模式有效支持困境帮扶、农产品销售等项目,实现志愿服务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的质变,构建“以商促善”的公益新生态。聚焦急难愁盼,服务温情持续。紧盯“一老一小”、困难群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常态化开展“红马甲”帮扶、“暖新”关爱、“护苗成长”、送戏下乡等品牌活动。将志愿服务深度嵌入文明创建、便民服务与基层治理,让温暖成为舜乡大地不变底色。暖“新”驿站筑巢,升级关爱维度。在美团网点精心打造“暖新驿站”,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提供饮水歇脚、应急充电、医疗急救等“基础套餐”,更创新设置图书角提升“精神食粮”。实施暖“新”行动,为近300名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专属体检,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心理疏导、政策咨询,全方位增强其归属感与安全感,构建起温馨服务新生态。
党建添能,释放服务群众“新活力”。强化党建引领核心作用,推动志愿服务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感。党员志愿联动,深耕社区沃土。以宁远县莲花社区为示范点,探索“党员社工+志愿服务”新模式,社区党组织发挥统筹作用,孵化培育老年文艺队,凝聚志愿者1350余名。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养老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推出“养老服务中心”“国学课堂”“儿童兴趣班”“免费义诊专班”等“小而美”的易参与项目。“身边志愿”生根,焕新治理格局。社区党组织通过推出易参与、好上手的“小而美”项目,发挥党员志愿服务典型示范作用,让群众可感可及,吸引更多居民从“受益者”转变为“参与者”,成为“身边的志愿者”。志愿力量的深度融入,显著扩大了社区服务辐射面,成功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志愿同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舜心而为”的温暖在千家万户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