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汝城县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建联络员制度,选派在职党员81名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建联络员,实现应派尽派、全面覆盖。广大联络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敬老情怀,将管理与服务、教育与关怀、引导与凝聚有机融合,架起党建“连心桥”,畅通联络“快车道”,切实提升老同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站稳“政治岗”,筑牢联络工作的“根与魂”。联络员始终把“政治引领”作为第一责任,引导老同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理论学习“不断线”。推行“线上+线下”双轨学习模式。线上引导关注“离退休干部”等公众号,举办党支部书记和党建联络员培训班,建立“老党员学习群”,每周推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金句和党的创新理论,定期开展“微党课”分享;线下为老同志订阅《老年人》刊物,对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党员“送学上门”,累计发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书籍9000多册,确保学习“不漏一人”。服务保障“强基础”。利用党建共享基地、党建服务中心等资源,建成“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党员活动室42家,为老同志就近就地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保障。强化经费保障和管理,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和党组织负责人工作补贴等有关政策,推动工作有序开展。作用发挥“搭平台”。组建“银发人才站”及“志愿小分队”,开展“银发先锋·助力发展”活动,引导老党员参与“三长制”队伍,投身小区值班、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综治维稳等志愿服务1.2万件,助力做好群众工作。
做细“贴心事”,架起联络工作的“桥与路”。针对离退休干部年龄跨度大、需求差异大的特点,联络员精准做好“联络”文章。联络党建强规范。协助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换届选举、述职评议等制度。去年以来,联络员指导支部按期换届18个、规范支部名称23个,助力创建“六好”示范支部2个。联络活动传薪火。挖掘老党员经验财富,指导开展“一读三谈,过政治生日”等主题党日活动。如湖南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联络员邀请建场初期退休老党员讲述艰苦创业史,推动老党员与年轻干部结对子,传授林业技术、森林防灭火知识,讲述红色故事,实现“银发智慧”传承。县委办、县政协机关、县税务局、县自然资源局等党建联络员全程参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提供服务保障工作。联络需求解民忧。建立老党员“一人一档”动态台账,记录健康状况、兴趣特长、家庭困难(如独居、子女在外等),结合台账做好党内关怀、走访慰问等工作。每年七一、重阳、春节等节日,联络员都与支部班子成员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传递组织温暖。
当好“贴心人”,织密联络工作的“情与网”。联络员以儿女之心、晚辈之情,将组织关怀精准传递到每位老同志心坎上,织就“暖心服务网”。日常关怀“不断档”。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每月至少一次电话问候、每季度一次上门走访,与老同志“唠家常、问冷暖、听心声”;落实“六必访”(生病住院必访、重大节日必访、特殊困难必访、家庭变故必访、去世善后必访、生日寿辰必访)。去年以来,累计走访5300人次,协调解决就医、维修等生活难题320余件,让老同志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精神慰藉“不缺位”。针对老同志退休后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依托老党员之家、老干部大学等阵地,指导开展书画交流、棋牌比赛、红歌传唱、健康讲座等文体活动;引导老同志参加老干部大学,组建唱歌、摄影、门球、太极拳等兴趣小组,满足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困难帮扶“不落空”。对特殊困难老党员,协助申报党内关怀帮扶资金、民政救助协调等实施精准帮扶;对接社区、志愿者组织,为行动不便的老同志提供送餐等“微服务”;关注“空巢”老人精神孤独问题,联络员、支部委员实行“一对一”上门走访陪伴。通过一件件“小事”、一次次“跑腿”,联络员成为老同志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真正将党的温暖化作缕缕春风,浸润每位老同志的心田。
离退休干部党建联络员制度的深入实施,有效破解了老同志居住分散、年龄差异大、需求多元等管理服务难题,激发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热情,为汝城县高质量发展凝聚了“桑榆智慧”,注入了“银发动能”,谱写了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