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渌口区:“微治理”绘就基层共治新图景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7-08 16:21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群众幸福与社会稳定。近年来,株洲市渌口区立足区域实际,以“微治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精细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治理根基。优化组织架构。将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工程,全面优化全区网格党支部设置。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原则,将城市社区科学划分为58个治理网格,同步建立网格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全覆盖。创新开展“党课进网格”“红色微课堂”等特色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题党课20余场,组织主题党日活动30余次,培训党员超500人次,有效提升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深化“红色联盟”。积极推动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红色联盟”,建立常态化议事协调机制。通过每月召开联席会议、每季度开展联合巡查等方式,共同商讨解决小区治理难题。在各小区设立党员先锋岗50余个,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30余支,队员们身着统一红色马甲,活跃在社区治理一线。今年以来,“红色联盟”累计解决居民反映的小区环境整治、设施维修、安全防护等问题80余件,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有效提升了物业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强化党员示范。发动全区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带头参与基层治理。制定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和任务清单,要求党员干部每月至少深入网格开展服务4小时。在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作表率,通过“党员包户”“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的良好治理氛围。

倡导多元参与,凝聚共治合力。调动银发力量。广泛动员辖区在职党员、热心群众、社会组织等力量加入基层治理志愿队伍。通过举办志愿者招募会、线上宣传等方式,吸引各方力量参与。特别注重发挥银发力量,组建“银发调解队”,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组成,凭借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成功调解邻里纠纷6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畅通民意渠道。通过建立居民微信群、设置民情意见箱、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开展入户走访等方式,多渠道收集群众诉求和建议,累计建立居民微信群80余个,设置民情意见箱60余个,分布在各小区、街道显眼位置。今年以来,累计收集各类问题和建议500余条,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激发群众活力。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通过居民议事会、听证会等形式,让群众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在背街小巷改造、公共设施建设等项目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如在火花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先后组织居民议事会5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根据群众需求调整设计方案,增设了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区等设施,使项目实施更贴合群众需求,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开展“最美楼栋”“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精细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和标准,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已累计清理卫生死角120余处,规范车辆停放300余辆次,新增绿化面积500余平方米。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组织开展文化演出、体育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60余场次。例如,在春节期间举办的“新春民俗文化节”,吸引了上万名居民参与,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筑牢安全防线。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用电用气安全、食品安全等宣传和隐患排查行动。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深入小区、商铺、学校等场所进行检查。今年以来,共排查整改灭火器过期、飞线充电、食品卫生不达标等安全隐患300余处。完善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15支,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和安全培训40余场次。同时,加强治安巡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每天开展“平安联防”,守护社区平安稳定。完善便民服务。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社保、医保、民政等多项便民服务。在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让居民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大力推广线上服务平台,实现部分业务“网上办”“掌上办”,今年以来,累计为居民办理各类业务10000余件,线上业务办理占比达60%,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让居民办事更便捷、更高效。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帮办代办等个性化服务,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