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其畅通程度直接关乎居民出行体验和幸福感。长沙市雨花区高桥街道直面道路整治“老毛病”,以开展“星城好邻里·雨花邻聚力”党建引领小区协商共治行动为抓手,多方联动,着力推进学校、商圈、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周边交通秩序“微整治”,凸显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
协商聚力“堵心路”变“舒心路”
位于华晨世纪广场和高石坝老二号小区之间的西湖路,全长400余米,一边是繁华喧嚣的商业综合体,一边是烟火气息的开放式安置区,多元业态齐聚,人流车辆来往不断,为周围居民的生活圈创造了更加全面的生活体验。但是,也存在道路车辆违停、交通拥堵、出行受阻等安全隐患。
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治理模式,会同城管、应急、交警等多部门及周边社区进行现场勘察,并组织居民代表、企业代表召开整治工作调度会,认真梳理总结居民建议意见,全力解决居民群众的“痛点”难题。与此同时,华晨集团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出资出力参与整治行动。5月中旬,西湖路焕然一新,崭新的道路护栏竖立在马路中间,有效分流来往车辆,新装的护栏美观大方,让道路“颜值”和“安全”得到双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曾经车辆乱停乱放、道路时常拥堵的问题。
曾经的“堵心路”变为畅通无阻的“幸福路”。这一改造成果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和企业职工,是街道、社区、企业、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一呼百应“出行难”变“安心行”
“高桥大市场东自南向北公交站点终于恢复啦!”在高桥大市场附近,不少居民看到重新启用的公交站点纷纷拍照分享给亲朋好友,周边居民纷纷点赞。这一成果,得益于居民的积极反映和街道社区的高效响应,生动彰显基层治理的“速度”与“温度”。
此前,由于交通优化调整,原设于高桥大市场周边的公交站点被拆除,站点消失后,不少常年依赖公交出行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出行变得困难重重。“腿脚本来就不利索,走到下一个公交站得十来分钟,实在太难了。”大量居民反映“到最近的公交车站要走一公里路,成了日常出行‘最难走的路’。”
高桥街道第一时间响应,组织交通、城管等多部门实地调研、听取民意,全面评估站点恢复的可行性。统筹考虑道路通行、安全距离等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终,原站点得以优化复建,并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顺利恢复启用。如今,熟悉的站牌重新立起,公交车辆准点进站,附近的老年居民再也不用“舍近求远”。站点的恢复不仅解决了附近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也为商圈恢复人气、激发市场活力注入了新动力。
多方联动“任性停”变“平安路”
“人行道被占满,孩子只能走机动车道,路上车开得又快,看着就揪心。”砂子塘新世界小学学生家长说道。
石坝路是砂子塘新世界小学学生上下学的主要通道,近年来,因周边施工、商铺经营及停车矛盾,逐渐成为违停“重灾区”,尤其是到了放学时间,接娃的家长经常将车辆停放在单侧人行道,行人通行空间被挤压,给过往车辆和周边居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有效破解学校周边拥堵难题,一场以“守护学生安全”为核心的交通整治专项行动在石坝路展开,60余名执法人员与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组成联合队伍,对校园周边道路开展集中整治。执法人员对长期占用人行道的违停车辆展开集中清理;施工人员同步推进隔离设施安装,通过设置物理护栏阻断车辆上人行道通道;志愿者在上下学高峰期,向学生家长宣传可临时停靠区域,减少盲目占道。下一步,将在道路周边合理规划限时停车位,协调附近小区开放闲置车位,同时,建立“街道+社区+学校”常态化巡查机制,防止反弹。
一条条道路的“蝶变”,是高桥街道落实“党建聚力·和美星城”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行动的缩影。接下来,高桥街道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通过柔性治理措施,推动治理成果从“管不住”到“管得好”、从“临时治”到“长久安”,将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暖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