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阳市蒸湘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促进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推行党建聚邻、恳谈睦邻、联户近邻、服务暖邻、文化润邻的“五邻”工作法,构建起“组织有力、治理有效、邻里有爱、和谐有序”的小区“邻里党建”工作体系,全方位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党建聚邻”强堡垒,构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着眼将党的领导植根于城市基层最末梢,植根于小区居民群众之中,按照“把支部建在小区上”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立足党建引领,大力开展小区党建“堡垒工程”,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邻里党建”组织服务网络。以“和美小区”建设为契机,大栗新村、星悦湾等小区利用废弃配电房、架空层建设一批党群服务站和邻里中心,实现了议事功能、服务功能与活动功能的有机融合。名仕华府小区打造的“红馨管家”服务品牌,得到小区居民一致好评,该小区获评“衡阳市法制物业示范小区”。推动全区2000余名居民党员和780余名机关在职党员“到邻里报到,在小区服务”,探索开展年轻干部“进社区、共治理”活动,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衡邵社区获评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恳谈睦邻”汇民声,营造协商议事的民主氛围
坚持以“睦邻”文化为核心,积极搭平台、优机制、亮成果。建立健全在小区党组织领导下,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小区协调共治机制,定期召开“邻里恳谈会”“邻里茶话会”,为收集诉求、解决矛盾提供有效途径,真正把党组织全面覆盖到小区、扩展到楼栋、延伸到群众身边,推动政策在群众家门口宣讲、民意在群众家门口听取、难题在群众家门口解决。以社区、小区党组织为核心,发动辖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等建立党建联盟,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等载体,引导共建单位参与治理、发挥效能、破解难题。通过居务公开栏、网上公开等方式及时传达恳谈协商结果,在“你问我答”“一题一解”中探索形成“民呼即应”新模式,真正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
“联户近邻”促和谐,织牢邻里团结的情感纽带
坚持把片组邻“三长制”工作作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在建好“先锋队”、搭好“信息网”、理好“身边事”方面持续发力,让党的关怀直抵人心、温暖人心、凝聚人心。探索建立“组织引、群众推、两委议、党工委审”的邻长推选机制,将小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纳入邻长队伍。目前,全区共选配小区邻长3924人,党员占比达47.2%,逐步构建起了户户有人联的基层治理格局。科学搭建“片-组-邻”组织架构,建立片长、组长、邻长三级微信群,形成信息“发现-反映-解决-反馈”的闭环机制。2024年,高塘湾社区和采霞社区被选定为全省片组邻“三长制”培训班现场观摩点,并被推选在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服务暖邻”聚民心,共建邻里奉献的温馨家园
坚持党建引领,组建服务队伍,深化党群联系,凝聚群众力量,探索“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打造一系列独具小区特色的服务项目和品牌。创新开展“智慧小区”建设,不断增强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调能力,探索推行的“蒸湘义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做法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大力推进温家台、阳辉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台账资料,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打造“银龄互助·党建暖心”服务品牌。依托长者食堂打造“1+N”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积极构建有组织、有导向、有措施、有活动的党建引领“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愉景新城社区以“党建+互联网”为支撑,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为居民提供日间照料、亲子教育、就业指导等服务,探索出了一条“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服务不缺位”的善治新路径。
“文化润邻”增活力,培育向善向上的道德力量
深入践行“近邻一家亲”理念,定期举办“邻里文化节”,广泛开展“邻里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赓续红色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倡导孝亲文化、培育爱心文化,推动建立“相识、相知、相信、相助、相望”的邻里文化,营造温馨、和谐、互助的社区环境。充分发挥党员群众个人特长,组建“邻里帮帮团”,常态化开展邻里互助行动,将政策咨询、法规宣传、文艺表演等事项送到群众“家门口”,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融冠亲城小区积极引导居民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组建的“红韵文艺先锋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融冠乐街、弘阳广场获评省级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南华里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