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激活基层组织“神经末梢” 筑牢防汛备汛“红色堤坝”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7-15 15:43

面对汛期严峻挑战,特别是应对台风“丹娜丝”带来的强降雨考验,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党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防汛备汛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战场。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化运用“片组邻”三长制组织体系,织密责任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防汛备汛实战中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力、动员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织密组织体系,下好防汛备汛“先手棋”。深刻认识到“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强化顶层设计,压实组织责任。坚持全镇“一盘棋”思想,汛期来临前即召开专题调度会,修订完善镇村两级防汛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构建“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包村、片组邻‘三长’包片包组包户”的五级防汛包保机制,将责任链条延伸至基层最末梢,确保指令畅通、响应迅速。建强应急队伍,前置战斗力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发动300余名党员群众投身防汛一线,组建11支党员防汛突击队,在关键区域设立10个党员责任区和先锋岗。结合往年经验,提前在文昌村马路组、益福河等隐患点开展3场防汛应急演练,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升实战能力。严格值班值守,保障信息畅通。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雨情、汛情、险情信息上传下达及时准确,为科学决策和快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

发挥“三长”优势,织密风险隐患“防护网”。将“三长制”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防汛排查的强大动能。全域覆盖,“拉网式”排查无死角。组织全镇700余名“三长”闻“汛”而动,迅速集结,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对辖区内水库、堤防、低洼地带、危旧房屋、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多轮次巡查排查。快速响应,隐患处置高效率。巡查中发现的树木倒伏、电杆倾斜、道路积水积淤、落石等大小险情,“三长”根据形势就地组织力量或第一时间上报协调处置,保障道路畅通和公共安全。针对文昌村、益福河等内涝严重区域,果断架设临时水泵强排积水,显著降低水位,最大限度减少农田损失。精准入户,“敲门行动”保安全。组织“三长”深入开展“敲门行动”,逐户宣传防汛知识和应急自救方法,特别是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进行重点排查和风险提示,确保预警信息到户到人,安全隐患心中有数。

聚力抢险救援,打好危急时刻“攻坚战”。在险情灾情面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挺身而出,将责任扛在肩上。“三长”吹哨,应急响应快准稳。公益村一邻长在巡查中及时发现一起树木倒塌堵塞道路险情,依托“片组邻”体系迅速上报,镇党委第一时间调派应急队员到现场处险,生动体现了“三长”身处一线、快速响应的关键作用。党员冲锋,救援转移显担当。党员突击队与驻点干部协同作战,高效安全转移受困群众至村部安置点。今年以来,全镇累计安全转移受灾群众12人,并妥善安置帮扶1名生活困难群众。暖心服务,安置慰问有温度。转移安置后,镇党委迅速跟进,组织慰问,发放慰问物资和慰问金合计7000余元,有效安抚了群众情绪,凝聚了共克时艰的力量。

聚焦恢复重建,按下汛后治理“加速键”。坚持防汛减灾“两手抓”,灾后重建不松劲。迅速查勘评估,摸清灾损底数。在雨情趋稳后,立即组织人员全面查勘农田水利、道路设施、房屋建筑等水毁受损情况。组织生产自救,减少群众损失。积极开展清沟清障、积水清排、田坎加固等工作,并协助种养殖户和农户申报农业保险,最大限度挽回经济损失。整治环境卫生,筑牢健康防线。将汛后环境清理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组织“三长”和村(社区)力量清理路面淤泥垃圾、疏通沟渠,对泡水房屋进行消杀,切断疾病传播途径。修复基础设施,提升防御能力。针对灾情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如年久失修的泄洪阀门,及时与上级水利部门联系进行维修更换,修复防汛基础设施2处,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做好防汛“后半篇文章”。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