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效能直接关乎政策落地生根以及民众福祉的提升。近年来,凤凰县积极探索,围绕干部选拔、村干部减负、理论学习三个方面,练就“三套功夫”,全面激发村级活力,持续推动村级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精筛严审,练就干部选拔“淘金术”。资格联审,双重达标。依据《凤凰县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构建起严格的资格联审制度。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免工作中,由县委组织部联合多部门开展深度审查。制度实施以来,已有80多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经此选拔机制脱颖而出,确保选拔出的干部在能力与素质上双重达标,提升了村级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选优配强,净化队伍。全力加强村(社区)后备力量队伍储备,286个村(社区)对后备力量初步人选严格开会研究,上报乡镇党委后,乡镇党委再召开会议研判。对于受过刑事处罚等问题人员,坚决取消其进入后备力量队伍的资格。过往审查中,30名后备力量因问题被判定为不合格,组织部要求重新确定推荐人选,净化了后备力量队伍。群众公认,导向鲜明。在村干部调整工作中,坚守群众公认导向,严格执行民主推荐等制度,确保选拔出的干部能获得群众认可。选人用人向村级一线倾斜。同时,将政治标准置于首位,突出考察村干部的政治素质,确保选拔任用的村干部政治过硬。
精准施策,施展村干部减负“舍得功”。精简会议文件,源头治理。针对文山会海现象进行“挤水排毒”,严格依照相关文件要求,落实发文计划制度,精简会议活动,对督查事项实行年度计划管理,规范村级党建督查检查工作。通过系列举措,确保年度发文和开会数量下降,减轻村干部工作负担,避免形式主义。职责权限“划界”,权责统一。明确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指导目录是凤凰县村干部减负的重要举措。依法确定自治工作事项60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30项,明确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36项。精简村级工作内容后,使村干部明晰职责范围,做到权责统一,促进村级工作顺畅开展。清理村级挂牌,杜绝滥挂。积极巩固挂牌成果,严格设置村级挂牌,规避多挂、滥挂现象。县乡多次抽查村(社区),对挂牌清理进行“回头看”。在此过程中,共清理各类中心机构牌、标识牌43项,集中销毁3799块。通过这些举措,破除形式主义,让村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实际工作。
精心培育,打磨理论学习“琢玉技”。集中培训,提升能力。定期举办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培训班。培训班课程丰富实用,涵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效拓宽学员视野,提升学员业务实干能力,有效推动了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常态学习,查摆问题。督促村级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等常态化学习方式,对相关内容开展集中学习。学习过程中,严格对照 “2个清单、28个问题表现” 查摆自身问题,促使村级党员做到学而有思、学有所成。通过常态化、深入化学习,提升村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实干能力。丰富培训,拓宽视野。除常规培训和常态学习外,积极探索多样化培训形式。安排学员前往党性教育基地等现场教学点,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加强党性教育,拓宽学员视野。同时,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升村干部理论水平。例如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提升了村级党务干部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