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芷江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系统思维构建“选苗、育苗、用苗、管苗”全链条培养机制,通过精准识别、多维培育、大胆使用、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激活年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多维度拓宽来源,系统性优化结构
引高知人才强班子。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建立立体化年轻干部识别体系,通过优化班子结构、强化专业配备、拓宽引才渠道等举措,持续为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在乡镇领导班子建设中,县委着眼长远发展需求,打破传统年龄限制,2023年以来,提拔1名博士研究生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提拔3名硕士研究生担任乡镇副乡镇长,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2名30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镇长,乡镇领导班子中35岁以下成员占比提升至38%,形成了老中青相组合的梯次配备。
优引进机制增能效。围绕县直单位专业化建设需求,建立了“岗位需求—专业人才”双向匹配机制,聚焦商科工信、自然资源、住建规划、财政金融等专业性强、任务重的关键部门,通过公开招录遴选、跨部门调配等方式,精准选配 8 名具有注册会计师、土地规划师等专业资质或丰富行业经验的年轻干部,其中35岁以下占比达75%,有效提升了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同时,着力构建“常规招录+专项引进”双轨模式,近三年来,通过公务员考录、选调生选拔、事业单位招聘等渠道,累计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12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9人,985、211院校毕业生34人,全部充实到乡镇基层和经济发展一线岗位,形成了从源头储备的良性循环。
实践砺炼促提升,搭建多元成长平台
六大考场一线淬炼。将实践锻炼作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核心路径,创新构建“一线考评+理论赋能+导师帮带”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县委组织部牵头建立“急难险重任务一线考评”机制,将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巡视巡察、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处突等六大领域作为培养锻炼主阵地,近两年来,先后选派156名年轻干部参与县城改造升级、产业园区建设、耕地保护等32个重点项目,在实战中考察识别政治素质、担当精神和专业能力,从中储备优秀“四类干部”57名,其中29人已走上领导岗位。
双导攻坚多维赋能。为加速年轻干部能力成长,创新推行“导师帮带+专项攻坚+上挂下派”培养机制:为新入职公务员和关键岗位年轻干部配备“双导师”(政治导师+业务导师),由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担任政治导师,业务骨干担任专业导师,累计结对帮带112对;组建12支年轻干部攻坚小组,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专项工作,完成课题研究23项;有计划地安排5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或到信访局、工业园区等吃劲岗位顶岗锻炼,其中23人通过挂锻炼获得职级等级晋升。
破除隐性台阶,构建能上能下动态机制
打破隐性台阶。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的用人理念,打破论资排辈传统思维,为优秀年轻干部搭建脱颖而出的广阔舞台。县委组织部建立“表现突出—及时使用”快速响应机制,对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一线表现优异的年轻干部,敢于打破学历、资历等隐性台阶,近两年来,全县共提拔重用35岁以下年轻干部135人次,其中“85 后”正科级干部7人,“90 后”副科级干部43人,树牢“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严管动态调整。严格对照《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标15种情形和“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识别认定标准和调整程序。今年来已研究干部人事5批次145人,提拔重用29人,对4名工作不力、状态不佳或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进行岗位调整或免职降级,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构建全周期保障体系,护航健康成长
严管强约束。创新构建“监督—考核—关爱”全周期管理机制,以严格管理为抓手,双管齐下强化干部监督与考核激励。在日常监督中,打造“一档一库一卡”监督体系,整合多部门监督资源,实现精准动态管理;出台“八小时以外”监督办法,通过社交圈报备、家属联访等制度延伸监督触角,近两年对27名干部发出黄色预警提醒。同时,将年轻干部培养纳入党建与班子考核,排名靠前入库储备,排名靠后约谈整改,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干部队伍纪律严明、作风过硬。
厚爱激活力。建立常态化谈心谈话工作机制,分层分类开展监督提醒谈话与关心关爱谈话。对年轻干部在思想动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通过咬耳扯袖式的精准引导筑牢纪律防线。践行“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从制度层面撑腰鼓劲,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干事创业成为年轻干部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