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担心选出来的干部不顶用,现在看村镇和县里审查都搞得这么严格,选出来的龙书记确实能带大家干实事!”7月阳光明媚,凤凰县吉信镇三潭社区居民龙金莲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精美手工艺品,忍不住为社区党支部书记龙生兵点赞。这是凤凰县组织部门严把村干部选拔关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通过一套“组合拳”,让越来越多像龙生兵这样善谋事、能干事的“领头雁”在苗乡大地扎下了根。
多部门联审织密“过滤网”
“龙书记当初差点因为一份旧档案卡了壳。”县委组织部组织组组长杨华回忆去年吉信镇三潭社区党支部书记选举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当时龙生兵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候选人,县委组织部联合纪委、公安、法院等9个部门开展资格联审时,发现其十五年前有过一次治安处罚记录。“我们连夜核查卷宗,确认是轻微过失且已整改到位,才最终通过审查。”杨华说,这样的深度审查已成常态,仅去年就有12名候选人因联审不过关被挡在门外。
全县村(社区)调研学习东子山村油茶林产业发展情况
这套“淘金术”让好苗子浮出水面。在水打田东子山村,曾在外务工的彭伟通过联审后回乡任职党支部副书记,不仅进一步发展了油茶林产业,也鼓励由本村人带货本村农产品的电商产业发展,带动50多户村民年均增收近万元。据统计,近三年凤凰县通过资格联审机制,已选拔出20余名像彭伟这样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级班子年富力强的“新鲜血液”占比提升至65%。
后备队伍里筛出“潜力股”
“要不是那次审查,我差点就把犯过事的人报上去了。”腊尔山镇夯卡村党支部书记麻金革想起去年后备力量推荐的事仍心
有余悸。当时村里初步推荐了3名后备人选,镇党委审查时发现其中1人曾因赌博被行政处罚,当即要求重新推荐。“组织上跟
我们说,后备力量是‘储水池’,一点杂质都不能有,”麻金革说:“最终村里重新选出的‘00后’年轻党员麻新才,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处理村务。”
这样的“净化行动”在全县286个村(社区)同步开展。在沱江镇,36个村社区的后备力量人选都要经过“两委”班子成员逐人“背靠背”打分、党员群众代表现场评议的环节;在阿拉营镇,镇党委成立3个考察组,逐村走访核实后备力量的真实表现。截至目前,已有30名问题人员被清出后备力量队伍,286个村(社区)全部建立起2至5人的“优质储备库”。
群众口碑里选出“当家人”
“伍书记,您可得留任啊!我们都盼着您接着带领大家搞旅游开发。”今年年初,沱江镇三王阁社区党支部书记伍陵志在民主推荐会上,收到了20多位居民代表的联名挽留信。这位在社区干了8年的“老书记”,因牵头解决了12处老城区消防隐患、带动30多户开起民宿,连续三次高票通过民主测评。
换届选举期间乡镇干部征求村民意见建议
在凤凰县,村干部选任始终把 “群众点头” 作为硬标准。新场镇牯牛村换届选举时,镇党委把民主推荐会开到了晒谷场上,68岁的老党员吴正国拄着拐杖赶来投票:“选谁当干部,我们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如今,全县286个村(社区)的干部调整中,群众满意度测评低于90分的一律暂缓任用,真正让“口碑好、能干事”的干部站上乡村治理的前台。
从苗寨深处的资格审查会,到集镇广场的民主推荐现场,凤凰县组织部门用严之又严的选拔机制,让一批批“土生土长”的好干部顶上来、干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