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泸溪县聚焦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求,积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县级民营企业人才职称专场评审,着力畅通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有效激发民营企业人才活力,为推动全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二次腾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突出制度完善“固顶层”,改革创新激活力。坚持政策导向,鼓励创新。县委高度重视,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推行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下发《泸溪县民营企业人才工程技术专业初中级职称专场评审工作方案》等文件,将专场评审经费纳入县本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预算予以保障,全面落实企业创新成果奖补政策,最大限度激发民营企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增强民营企业引才留才吸引力。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推进。严格贯彻国家、省、州职称评审相关政策,成立调研组对全县3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产业链企业进行全面调研,收集民营企业人才职称申报需求50余个,经反复研究论证,确定评审层级范围。针对县级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难、评审难问题,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层级民营企业人才特点,按照“四个不限、两个优先”原则,分类推进、精准施策,确保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审见行见效。坚持实用导向,完善机制。推行人才职称评审“1234”工作法(建立1项评价机制,开启“线上评审、线下评审”2个评审通道,实行“用人方、管理方、评审方”3方联动协作,实施评审结果“问感受、问收获、问成效、问发展”4个问效跟踪管理),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正向激励作用,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基层一线、新兴领域流动,实现人才发展与民营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突出评价标准“接地气”,坚持实绩论英雄。树牢科学评价“风向标”。牢固树立“破四唯、立三实”的人才评价导向,科学制定《泸溪县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工程系列初中级职称专场评审申报评价标准》,彻底打破户籍、身份、人事档案等因素制约,将实际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科研成果和取得的经济效益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力求科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让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让做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握紧精准考核“度量尺”。结合民营企业实际,明确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中级职称申报条件,放宽年龄要求、打破隐形台阶、减少重复评价,提高申报人员积极性,畅通民企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突出创新能力,严格落实专业知识、专技能力、业绩成果“三项”评价标准,对参与中级职称评审的,更加注重业绩成果的质量、贡献、价值与实用性,明确了至少符合8项相关条件其中一项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评审的针对性、精准性。开启人才成长“直通车”。坚持“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特事特办”原则,为人才全面松绑,对从事专业工作时间较长,在生产、管理、科研等方面表现突出的行业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开辟“绿色通道”,直接破格评定为相应专业中级职称任职资格,确保把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评上去、选出来,推动职称评审从“看材料”到“看实绩”转变。全县共有27名民营企业人才在专场评审中获评初中级职称,专业涵盖粉末冶金、精细化学、环境保护、有色金属等,其中6人破格获评中级职称。相关工作经验获《人民日报》《中国人才》推介。
突出组织引导“有力度”,强化保障优服务。多渠道宣讲,政策宣传“送上门”。坚持“请进来、送上门”,统筹“线上+线下”,构建“县、乡、企”三级服务体系,打通人才“不知政策、不懂流程、不会申报”的堵点,以“三个上门”行动为抓手,紧紧围绕评审政策要求,深入全县100多家民营企业面对面讲政策,把“人才问上门”变成“政策送上门”。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政策宣讲会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扩大政策覆盖面。全过程指导,困难疑惑“及时解”。坚持“下基层、入企业”,以开展“送解优”“千名干部联千企”活动为契机,组织干部深入企业实地访、现场看、座谈问,点对点解疑惑,聚焦申报条件、申请流程、平台操作、资料准备、评定标准“五个方面”,“手把手”指导企业做好职称申报工作。针对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企业,实施定点服务,开展“一企一策”政策解读,做到政策知识通、业务一口清、困难有人帮、问题能化解。便捷式服务,线上申报“一网办”。坚持“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提服务质效”,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发挥“互联网+”作用,推进人才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依托湖南人社网上公共服务大厅、智慧人社APP等平台,开通网上申报评审服务,实现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审线上报名、线上审核,做到“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推动人才职称评审服务高效化、便捷化,实现人才职称资格证书一网通查、全国通用。
突出流程规范“严管理”,确保评审高质效。严格把好“流程关”。严格规范人才职称评审流程,建立“个人申报-企业初审-部门复核-现场面试(中级)-集中评审-结果公示-备案下文”的完整工作闭环,落实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三个公开”,评审过程中,不向申报对象收取任何费用,切实为民营企业人才“减负赋能”,确保职称评审公益性,提升评审公信度,推动评审工作专业化、规范化。严格把好“监督关”。严肃评审工作纪律,实行现场监督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全过程监督、全环节参与。设立专场评审监督热线,坚持“谁推荐、谁负责、谁审核”的原则,对职称评审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及个人责任。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实行无时点撤销资格或取消相关权益的处罚,并列入个人失信档案,实现“阳光”评审。严格把好“管理关”。推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在金昊、金马、族兴等重点企业设立“职称联络员”,建立人才“成长档案”,动态跟踪人才创新成果,用职称评审的“政策杠杆”撬动人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人才贡献价值节节攀升。全县民营企业人才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0个,PCT增速、国际发明专利居全州第一,17家民营企业获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泸溪被评为湖南省首批创新型县,县域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