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突出“四化”联动 深化干部作风建设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7-23 15:39

今年以来,泸溪县聚焦干部作风建设,着力打造“教育常态化、监督系统化、考核标准化、服务实效化”系统闭环,破除作风顽疾,锻造过硬作风的干部队伍,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激发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突出常态化教育,筑牢思想防线。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开展警示教育、弘扬优良作风,将政治学习融入日常,将纪律意识刻进心里,从源头上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理论学习锤炼党性,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中心组示范领学、组工讲堂专题导学、支部集中研学、分组交流促学、干部个人自学的“五学联动”学习模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坚定政治忠诚,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开展警示教育。运用县内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片《决不姑息》,切实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建立“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机制,强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释法、以案明纪,分层分类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今年以来,组织20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旁听庭审,召开全县警示教育大会,各乡镇、县直部门累计开展警示教育30余次,接受警示教育党员、干部共计1200余人。弘扬优良作风。表彰宣传担当作为先进典型,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价值导向。依托县域内刘邓大军铁山河渡口、贺龙红十三团激战地、岩门古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遗址,常态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革命先辈优良作风。持续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通过家庭助廉、廉政家访及全民倡廉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家风正则政风清”的内在逻辑,以纯正家风涵养清廉政风,构筑起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

突出系统化监督,严明纪律规矩。统筹推进“五类监督”,重点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推动形成“盯住少数、带动多数、管好全部”的工作局面。完善制度,明确监督事项。创新开展“八小时外”监督,率先出台《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监督管理的暂行办法》,明确违规兼职、政商不清、违规吃喝、酒后滋事等12项监督重点,清晰划定领导干部“八小时外”应当遵守的4类行为规范,既为日常言行划明“红线”,也为监督工作提供“标尺”,确保干部领导言行始终在阳光下。联动协作,织密监督网络。打破监督壁垒,由组织部门和纪委监委牵头,深化与政法、巡察、审计、公安等11家职能部门协作,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建立“1+11+N”互联互动监督机制,突出24小时“全天候”监督特性,通过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检查等方式,实现“上班下班一体管、工作生活全覆盖”。压实干部监督职能部门专门责任、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家庭亲情责任和个人自我责任,畅通群团监督、社会监督渠道,构建起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监督网络,形成组织、家庭、个人、社会“四位一体”监督格局,实现监督全覆盖。创新机制,提升监督实效。创新推行上门走访一批、谈心谈话一批、集中教育一批、提醒谈话一批、组织处理一批“五个一批”工作机制,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强化对“八小时外”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监督查处,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零容忍”态度释放执纪必严信号,形成强烈震慑,促干部作风不断优化。

突出精准化考核,树立实干作风。构建差异化、动态化、可量化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落实到平时工作中,实现“考在平时、督在平时、奖在平时”,让躺平干部躺不平,让实干干部得嘉奖。分层分类“量体考核”。创新开展县直单位百名股室长“五考五评”(站位评政治素质、考干事评工作能力、考奉献评宗旨意识、考业绩评履职成效、考作风评干部形象)机制,精准筛选29个县直单位具有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综合管理职能的100名股室长确定为考评对象,结合个人岗位职责、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设置平时考核指标,探索建立“共性+个性+延伸”相结合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提升服务质量。量化管理“精准评价”。坚持考核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细化考核项目,采取“平时考核+督查暗访+民主评议+综合评定”按 60%、20%、20%的比例计算得分,全方位考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宗旨意识、履职成效、作风形象,根据考评对象奖励表彰、群众投诉等情况给予加减分,确保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被考核人员平时表现情况。结果严用“鲜明导向”。将考评结果与培养使用、评优评先、绩效奖励等挂钩。考评对象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对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约谈提醒,并取消其年度考核评优资格,对多次通报批评的干部实行“就地免职”。通过考核累计记三等功、申报嘉奖30人,免职3人,一批表现优秀的股室长得到提拔晋升。

突出实效化服务,解决民生难题。坚持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落实到群众中去,大兴实干之风,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作风建设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实效。大兴实干之风。以“四下基层”“院坝会”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走找想促”活动,县级领导班子带头下沉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听诉求、心贴心解难题。将群众“急难愁盼”列为“一号工程”,建立“收集—解决—反馈—回访”工作闭环,推动党员领导转变干部作风。累计办结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等民生实事1000多件,信访总量逐年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作风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创新实施县级领导“三联”(联乡镇、联企业、联项目)制度,深化“三送三解三优”“千名干部联千企”专项行动,大力推行“帮代办”、书记县长直通车、“母亲式”服务机制。针对企业融资、保障、审批等高频诉求,建立“一企一档、一企一策”服务平台,协调解决企业融资贷款7.5亿元,成功签约绿电工程、微纳米银粉、移动电源及锂电池配套等6个重大项目,引进总投资35亿元。健全服务机制。深入实施“为民服务”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六减”行动,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谋实事、抓落实、促发展,推动为民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完善“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干部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机制,强化群众评价机制,畅通群众评价、反馈渠道,将群众的反馈评价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倒逼服务提质增效。累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5万余件,提供微服务2万余人次,基层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