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离休干部口述历史专题纪录片《为有牺牲多壮志》如同一座宝贵的精神富矿,承载着厚重而鲜活的革命记忆。湘潭县精准把握其蕴含的宝贵价值,通过精心谋划、合理布局,全力做好“融合”文章,将纪录片的学用深度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淬炼、银发力量汇聚、青少年培根铸魂等实践中,让这部“活教材”持续释放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与实践推动力。
融合红色资源,打造学教新矩阵
湘潭县红色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开国元勋彭德怀、革命先驱罗亦农都是从这里出发,走上革命的道路。该县融合《为有牺牲多壮志》与本地得天独厚红色资源的血脉联系,精心构筑多维学习场域。嵌入教学线路。将彭德怀纪念馆、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馆、周小舟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纳入“我看湘潭新变化”主题党日活动线路,将纪录片内容巧妙嵌入主题展陈与现场教学环节,历史影像与现实场景交相辉映。纳入学习培训。纳入主题党日。将纪录片纳入各级党组织“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各涉老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必学课程之一。拓展学习途径。将纪录片在“莲乡组工”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组织全县党员干部随时学习,有效破解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红色基因在指尖高效传承。
融入重点群体,实现思想新淬炼
湘潭县紧抓党员干部与青少年两大群体,分层分类推动纪录片精神入脑入心。在干部教育中,将纪录片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校主体班次、主题党日、中心组学习的教材之一,同时结合片中展现的坚定信念与牺牲精神,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面向青少年,通过开展纪录片进校园、银发宣讲团进校园宣讲等方式,让同学们以沉浸式、近距离的方式接触红色历史,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伟大的精神力量。使青少年铭记历史,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融汇银发力量,拓展传承新路径
纪录片的主角是离休干部群体,2024年以来,湘潭县全面开展抢救性挖掘离休干部红色资源工作,保护并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让一个个红色故事成为一段段“活”的历史。充分利用盘活用好该片资源的独特优势与关键力量。湘潭县组建“银发宣讲团”,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湖南离休干部口述历史专题纪录片《为有牺牲多壮志》红色故事宣讲,是以人为载体、让红色历史“行走”起来的生动实践。它既是对《为有牺牲多壮志》纪录片价值的深度开掘,更是新时代老干部工作与红色教育创新的双赢探索。当他们颤巍却坚定的声音在机关、学校、社区响起,那些关于信仰与牺牲的记忆,便不再是尘封的往事,而化作照耀前行之路的永恒星火。这一举措不仅为离退休干部搭建了发光发热的平台,更让革命精神以最鲜活的方式直抵人心。年逾九旬的离休干部、县银发宣讲团成员沈辉煌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生们讲述了解放湖南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红色军旅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将学生们带到那个烽火硝烟的时代,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与热烈的掌声,生动诠释了红色薪火代代相传的动人场景。
融合实践转化,注入发展新动能
学是基础,用是关键。将湖南离休干部口述历史专题纪录片《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学习成果深度融入发展实践,以红色精神为引擎,推动学用转化与县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实现“精神富矿”向“发展动能”的创新突破。全县着力将纪录片激发的精神力量有效转化为离退休干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银发力量”进一步凸显。目前全县218家银发人才工作站,1265名银发专家正在大力实施银发人才助力“铸魂育人、乡村振兴、产业创新、基层治理、文化传承、健康莲乡”六大行动,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银发新动能。
湘潭县在《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学用实践中,以“融合”为笔,以实干为墨,精心绘制了一幅红色资源焕新、精神力量传承、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动画卷。这启示我们,唯有将历史记忆的“活教材”深度融入时代发展的脉络,使其与地方资源禀赋、群体需求、实践目标紧密相连,方能使其承载的理想信念之火永不熄灭,为新征程注入澎湃不息的“红色动能”。湘潭县的探索,为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提供了可借鉴的“莲乡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