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丨邵阳市大祥区: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7-23 15:38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近年来,邵阳市大祥区雨溪街道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建强组织堡垒、激活发展动能、凝聚民心民力,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建强组织堡垒,筑牢振兴“主心骨”

坚持把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深化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雨溪街道现有党员536名,在网格站点、项目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76个,实现关键岗位党员全覆盖。

注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头雁领航”工程,近三年从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9名,依托街道党校开展集中培训6期、组织赴先进地区挂职锻炼4批22人次,培育出熟悉产业发展、善做群众工作的“领头雁”队伍。同步建立村社区后备干部库,储备38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后备力量,通过“老带新”实践锻炼提升履职能力。

针对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由街道党工委5名班子成员“一对一”包联,派驻3个工作组蹲点指导,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引进合作项目,推动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突破10万元,让村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

激活发展动能,蹚出增收“新路子”

立足资源禀赋,以党组织为纽带盘活乡村资源,探索发展新模式。罗塘村作为雨溪街道与区教育局联建试点,以“闲置校产盘活+劳动教育赋能”为突破口,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依托塘瑶小学旧址,整合1200㎡校舍与60亩闲置土地,争取教育部门扶持资金,联合注入300万元改造升级,建成集实践教学、农耕体验、非遗传承于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距城区仅7公里,15分钟车程可达,毗邻宝庆森林公园、资江风雨桥,天然山水形成沉浸式教学场地;内部划分为育秧区、瓜果种植区、农事体验区,配套实践教室、户外劳动场地、农耕文化展示区,构建全维度教学空间。

创新三大特色模块,农耕模式探究解析水稻“育秧→收割”全流程,让学生理解“一粒米的诞生”;手工创意工坊融入竹编、陶艺非遗技艺,作品同步开展公益义卖;职业体验实践模拟“传统工匠”“现代农场主”场景,前置职业规划意识。

构建“村集体+学校+农户”联动机制,村集体通过场地租赁、课程服务、文创销售年增收12万元,闲置资产变身“造血细胞”;15余户周边农户参与餐饮、民宿、农产品直供,户均月增收1500元;基地累计接待学生5000余人次,打响“罗塘劳动教育”品牌,为“研学+文旅”延伸奠定基础,实现村强、民富、品牌兴的良性循环。

凝聚民心民力,绘就共治“同心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落脚点。以“三长制”为抓手,有序推进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全街道覆盖7个村社区,配备42名片长统筹片区事务、151名组长深耕网格治理、564名邻长结对帮联群众。

邻长履职过程中,平均每人联系5至10户群众,累计摸查问题6个(含矛盾纠纷1件、群众诉求1件、安全隐患2件、其他问题2件),并聚焦民生帮联、诉求响应等场景,为群众办成实事25件。队伍建设维度,通过动态调整邻长5人优化配置,组织各级培训邻长564人次提升履职能力,开展各级表彰邻长1人次树立工作典型。通过一系列举措,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支部领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合力。

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方向不偏、力度不减。下一步,雨溪街道将持续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通讯员:刘昕 于青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