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基层理论武装,激发党员群众和青少年的使命担当。今年以来,张家界市永定区组建选调生“天门青声”宣讲团,立足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独特红色历史,引导选调生深入校园课堂、田间地头和红色遗址,以多元形式开讲“湘”村微党课,打造“家门口的红色课堂”,推动红色教育“活”在基层、“热”在青年、“融”入乡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青春课堂播火种,红色沃土育新苗。聚焦青少年群体,宣讲团架设时空桥梁,让红色信仰在校园里沃土扎根。在天门山镇芙蓉学校,打造“青言青语传薪火·乡音乡情种红心”沉浸式主题课堂,通过“唱红色歌会、讲方言故事、悟泥土青春、践画笔传承”四个环节,让贺龙元帅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在方言俚语中鲜活呈现。在枫香岗和后坪小学,“演、讲、思、悟”情景互动模式重现“鸡公垭战斗”的烽火硝烟与丁家溶会议力纠“左”倾错误的历史抉择,引导青少年在历史情境中感悟“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智慧,让红色信仰在琅琅书声中生根发芽。
实景课堂溯征程,行走乡野砺初心。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宣讲团在田间地头、红色遗址打造“行走的实景课堂”。在沅古坪镇盘塘村,采用场景还原模式,组织党员在红军树下聆听分粮故事,在蝙蝠洞前重温入党誓词,沉浸感悟军民鱼水深情与革命斗争精神。在三家馆乡漩水村,化身“流动剧团”,以村部、小学、故事彩绘墙为天然舞台,串联起生动的“移动情景课堂”,并特邀革命先辈侯清芝后代亲述“一家八口同长征”的壮烈故事,让尘封历史在亲切乡音中焕发新生。教字垭革命烈士陵园内,系统梳理了覃辅臣等烈士的光辉生涯,联动讲述了周占标、覃寿棋等本土英烈从“讨袁护国”“教字垭武装起义”到“桑植起义”直至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唤醒干群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担当之力。
巷陌课堂聚民心,赓续薪火启新程。推动红色宣讲巧妙融入市集烟火、村组院落,实现“破圈”传播。天门山镇集镇上,“流动党课”摊位前人头攒动,宣讲团以贺龙、萧克率红二方面军在当地的斗争事迹为主线,打造“红色文化+乡村市集”的创意联动模式。在谢家垭乡,推行“一场宣讲会、一次故事分享、一轮入户宣传”的“三个一”模式,运用“学、讲、践”方式精准滴灌红色文化,直抵基层群众心坎。在桥头乡高枫村广场,宣讲团架起投影仪,组织观看以抗美援朝英雄宋德清生平为主线的影片,并邀请老兵面对面座谈,在光影交织中重温烽火岁月,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在茅岩河镇大米界村部,一堂融合“故事+仪式”的党性教育课庄重开讲,老党员动情讲述剿匪生死时刻,党员们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淬炼忠诚本色。党员们纷纷表示,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一线践行初心使命。
“天门青声”宣讲团探索了一条分众化、互动化、场景化的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让本土红色“富矿”接了地气、聚了人气、有了生气,让党的创新理论与光辉历史以更鲜活、更接地气的方式深入人心,是新时代年轻干部深耕本土、担当作为、锐意创新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