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丨株洲市天元区:“群丰六点半”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7-29 11:49

仲夏夜的天元区群丰镇,褪去白日的暑气,迎来别样的生机。响塘社区的跳蚤市场人声鼎沸,“好物流转”间传递着邻里温情;湘云社区的夏日嘉年华水花飞溅,孩童的笑声点亮夜空;妙泉社区的屋场夜谈,老党员将“妙泉”故事娓娓道来……这并非节庆盛况,而是株洲市天元区群丰镇创新推出的“群丰六点半”群众文化活动的寻常一幕。“群丰六点半”以社区为主体,每天傍晚六点半组织居民开展文化活动。自启动以来,短短六期活动已吸引1800余人次参与。

图片4.png

活动聚力,唤醒社区“归属感”

天元区群丰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用贴近生活的文体活动增强邻里互动、拉近干群关系、唤醒社区归属感。

立足群众需求,培育内生动力。“群丰六点半”以简单明了的名称为主题,每天傍晚六点半在社区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活动内容形式不限,策划以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致力于让群众听得懂、愿意来。

推动全域轮转,天天都有活动。创新采用“分组轮换、每日一社区”机制,将辖区16个社区按地域邻近性分为4组,活动按组轮番上演。这不仅避免了资源扎堆,更确保了活动热度如星火燎原,覆盖全镇每个角落,真正做到“天天有活动,社区轮番上”。

引导主题递进,深化居民参与。在活动策划逻辑上,精心设计“走出来”(低门槛吸引)—“融进去”(深化互动)—“一起干”(共创共享)三阶段递进式主题,活动如春风化雨,引导居民从“被动受邀”走向“主动融入”,深化为“共建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实干赋能,锤炼队伍“硬实力”

“群丰六点半”不仅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活动,更是淬炼基层干部能力、提升治理效能的实战平台。

轮值机制“强担当”。“每日一社区轮值”是核心驱动力。倒逼干部“动真格”。每个社区短期内需完成活动策划、资源协调、现场执行与安全保障全流程,直面居民最鲜活的需求与反馈,在实战中迅速提升组织力、协调力和应急处突能力。

推动服务“沉到底”。机关干部、社区“两委”高频次深入活动现场,角色从“管理员”转变为“服务员”“信息员”“安全员”,在“零距离”服务中读懂民心、密切干群关系。

促使资源“活起来”。高频共享物资清单,比如充气游泳池、投影仪、急救箱等,干部精打细算,跨社区高效调配,有效破解社区资源瓶颈,提升整体资源使用效能。

干群同心,共绘家园“幸福卷”

“群丰六点半”的深层价值,在于搭建了一个干群情感交融、共治共享的舞台。

角色转换心贴近。干部走下“指挥台”,融入“人群中”。他们化身物资搬运工、秩序引导员、活动记录者,甚至成为活动参与者。妙泉社区“妙语夜谈”中,干群同坐一条凳、共听一堂课的温馨场景,正是“鱼水情深”干群关系的生动写照。

民智民力激活力。活动绝非“闭门造车”,新街社区活动前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志愿者召开座谈会了解群众需求,湘云、白莲等社区明确将第二场活动内容定为“第一场活动征集意见后确定”,充分尊重民情民意,推动治理模式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单”深刻转变,有效激发社区自治的内生动力。

文化沉淀固根基。当文体活动沉淀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情感依赖,便自然升华为强大的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比如,白莲社区“万步有约”活动,已从一场活动内化为居民每日傍晚自发聚集村部唠嗑散步、看书打球的生活习惯,这正是“群丰六点半”孜孜以求的长效目标。让“邻里相亲、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的社区精神,成为天元区群丰镇最坚实、最温暖的治理基石。

有活动,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会有动力。“群丰六点半”,深植于日常的欢聚、邻里的携手、干群的同心,正在让基层干部在实践中淬炼担当、增长才干,让治理种子在群众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图片5.png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