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创新数字化城乡易货模式夯实乡村治理战斗堡垒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7-24 19:39

为进一步夯实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去年以来中共桂阳县委组织部创新实践,推动数字化城乡易货模式,即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集农产品集中收购、换购日用品、商品零售及快递物流收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易货超市,易货超市每周设置2~3个“收菜日”,农户可在“收菜日”用吃不完、卖不完的农产品到易货超市兑换生活用品。通过打造易货超市,村党群服务中心人气更旺了,村民荷包更鼓了,党员荣誉感更强了,“三长”履职更主动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目前,全县已在9个乡镇建成20个城乡易货试点。

数字化城乡易货模式,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推行数字化城乡易货模式,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原因:群众有期盼。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居多,“出行难、卖菜难、购物难”成为突出民生痛点,村民对便捷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治理有需求。部分村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单一、与群众联系不紧密,党员和“三长”在基层治理的作用发挥上缺乏有效抓手,亟须通过创新载体激活阵地效能,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增收有需要。农户零散种植的农产品因销路窄、议价弱导致收益不稳,村集体经济普遍存在增收渠道单一、“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亟待开拓可持续发展路径。

党建引领新模式,让基层治理更高效

治理更有效,夯实党建根基。升级了党群服务中心,使功能更完善。易货超市整合农产品收购、日用品兑换、快递收发等多元服务,让群众“进一扇门、办多样事”,党群服务中心从“单一办公场所”升级为“综合服务阵地”。激发了共建共治活力,使党员“三长”作用更凸显。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积分机制,引导党员、“三长”通过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帮扶留守老人儿童等志愿服务,获取可在超市兑换商品的积分,使党员先锋作用更加彰显、“三长”履职更加主动,形成了党员和“三长”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共建共治局面。今年来,全县“三长”为村民提供“微服务”1.6万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0余个。转变了干部作风,使干部管理更有效。易货超市使村干部履职有了具体抓手,避免了乡村减负“坐班改值班”后的管理松散问题,倒逼其主动深入群众、靠前服务。比如太和镇当家村因村干部履职不力,在今年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在设立易货超市后,超市的运营倒逼村干部主动下沉,每周至少2次走访入户,收集可易货的农产品信息、登记村民兑换需求。其中村支书带头走访全村28户独居老人,引领其他村干部积极履职,如今,村民到党群服务中心办事时,总能找到人、说上话,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持续增强。

服务更贴心,赢得群众口碑。解决了卖菜难题。农户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户无需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能把吃不完、卖不掉的农产品换成收益或日用品,零散种植的“小产出”也能变成“实在利”。比如四里镇的六合社区和阳家村,日均农产品总的成交量达到了2000余斤,改变了以往菜吃不完、卖不完只能烂在角落或低价贱卖的局面。解决了购物难题。易货超市汇集各类生活用品,搭配快递收发功能,让村民尤其是留守老人不用再为采买奔波,“小事不出村”成为现实。特别是易货超市建立了产品溯源、质量检测机制,让村民买得放心、吃得放心,也让外出务工子女对农村老人的生活更加放心。村民通过用农产品易货,不仅换到了日常所需的各类日用品,更借助易货积分模式换到了手机、肥料、农耕机械等“大件物品”。同时,利用易货积分,村民也可在县域内的合作商家,以合作优惠价的折扣自由交易,切实收获了便利和实惠。解决了办事难题。群众在参与易货交易、收发快递的过程中,能随时向村干部反映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诉求;村干部也借助与群众高频互动的机会,主动讲解医保缴费、补贴申领等政策,协助办理高龄认证、养老待遇查询等事项,让群众办事从“多跑路、问多次”变为“就近办、一次清”,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比如方元镇六合村在设立易货超市后,今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缴工作已经完成了22%,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增收更稳定,实现“三方”共赢。村民荷包更鼓。通过易货超市集中收购、统一外销,零散农产品得以批量进入市场,避免了散户单独售卖的议价劣势,农户收入较以往更稳定;积分兑换模式让吃不完的蔬果、用不上的土产“变废为宝”,间接减少生活开支,实际收益持续增加。比如樟市镇高塘村已举办80余次“易货”活动,吸引2000多人次参与,交易额约1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500多元。村集体经济更强。依托易货超市场地租赁、平台服务等收益,村集体有了更多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进一步增强了村集体自我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每次交易,桂阳县供销城乡易货科技有限公司从经营成本中拿出10%(单日最低补助100元)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补贴,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至少5000余元。企业发展更优。合作企业借助数字化平台打通城乡资源对接通道,既获得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源头,又通过下沉服务打开了农村消费市场,降低了中间流通成本;同时,依托党组织背书的公信力,企业品牌认可度不断提升,实现了市场份额扩大与经营效益增长的双重突破。

数字赋能齐抓共管,让城乡循环更畅通

政府主导,强化兜底保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县供销联社、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围绕易货模式的运行机制、利益联结方式、数字化平台搭建等核心问题开展前期调研与座谈讨论,制定《推行数字化城乡易货模式实施方案》,确保推行易货模式有章可循、规范有序。面向社会公开遴选经营方向契合、综合实力强、信誉口碑佳、征信记录好的企业,与县供销联社共同组建桂阳县供销城乡易货科技有限公司(由县供销社控股51%),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优势互补”的股权结构,为后续模式的专业化运营和安全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字赋能,畅通城乡循环。深化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联合湘南学院,重点研发集信息发布、价格查询、交易结算、物流追踪、产品溯源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农产品与日用品的线上智能匹配、价值换算、交易记录留存及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视化。平台创新设计易货线上积分体系,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收益可自动转化为等额积分存入个人账户,积分可直接用于平台入驻商家消费,既简化交易流程,又拓展农户消费渠道,让城乡资源互通更高效、供需对接更精准。

齐抓共管,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县级统筹指导、镇级具体推进、村级落地实施”的三级联动体系:村级负责收集农户需求、组织收购及超市日常管理;镇级承担辖区资源调配、进度督导和问题协调;县级侧重政策指导与经验推广。建立党员、“三长”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设立“党员责任岗”“先锋岗”,引导其在收购、兑换、物流等环节示范带头,志愿服务可获得积分并兑换超市物品。建立城乡易货平台监管机制,由县供销联社、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组成专项监督小组,定期核查易货农产品、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同时在易货超市设置监督电话和意见箱,畅通群众反馈渠道,确保模式在透明规范中推进。

试点先行,稳步有序推广。选取基础条件好、党组织战斗力强、农产品资源丰富的村(社区)作为首批试点,优先在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闲置空间充足的点位布局易货超市,通过派驻工作组蹲点指导,重点探索农产品收购标准、积分兑换规则、物流配送衔接等实操经验。试点过程中定期召开推进会,及时总结可复制的运营模式、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并按“典型引路、分类推进”原则逐步向全县有条件的村(社区)拓展,确保模式推广贴合实际需求、持续发挥实效。

因地制宜凝聚合力,让基层根基更牢固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数字化城乡易货模式落地见效的根本保证。从模式创新到统筹推进,中共桂阳县委组织部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通过三级联动体系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农村党组织在服务群众、链接资源中强化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凝聚力。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权,才能确保改革创新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让基层治理的根基更牢固。

坚持人民至上。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从破解“卖菜难、购物难”到便利村民生活,从让外出子女安心到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每一项举措都聚焦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呼声。实践证明,任何工作都必须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务实接地气的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温暖,才能赢得信任与支持。

坚持因地制宜。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改革不能“一刀切”。桂阳县立足不同村(社区)资源禀赋、党组织战斗力等实际条件,先试点后推广,从收购标准到积分规则均贴合乡村特点,避免了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实践证明,只有从基层实际出发,找准创新举措与本地发展的结合点,才能让政策落地有土壤、见实效。

坚持凝聚合力。数字化城乡易货涉及城乡两端、多方主体,单靠一方力量难以持久。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高校合作、群众监督及党员和“三长”志愿服务,形成“多方联动、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实践证明,基层治理需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各方资源,在协同配合中激发整体效能,才能让创新模式行稳致远。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