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天问街道始终将“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多方力量,搭建暖心平台,让“夕阳”更红火、“朝阳”更灿烂,切实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织密养老服务网,让银发岁月更舒心。建强活动阵地,夯实幸福基石。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精心打造高标准化的“老年活动中心”“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设置书画间、棋牌室、议事区等功能区,依托片组邻“三长”、爱心人士等本土力量,定期举办健康义诊、免费理发等“便民集市”,全方位解决老党员过组织生活场所难固定、居民参事议事无阵地、老年人悠闲娱乐无处去等问题。智慧赋能养老,点亮便捷生活。依托智慧社区平台,开发“银发关爱”小程序,设置“紧急呼叫、健康监测、服务预约”等功能,并在辖区重要路段、小区出入口、楼道、休闲广场等公共区域安装100个高清摄像头,与平台实时连通,形成“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监控网络,老年人可通过一键呼叫按钮联系网格员或养老机构,打造“一机在手、服务全有”的智能终端,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乐享银发岁月,丰富精神生活。常态化开展“邻里有约”活动,引导退休干部、老师、非遗传承人、音乐人等有一技之长或优势资源的“达人”牵头组建“银发合唱团、社区广场舞队、太极社团”等文艺团体,每月在老年活动中心举办文娱比赛、趣味游戏、节日联欢会等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已开展“邻里有约”活动6期,参与居民超1万人次。
筑牢成长守护线,让童真时光更安心。打造成长乐园,破解照护难题。整合社会资源,开设爱心托管班,联动检察院、法院、妇联等部门,精心设置作业辅导、科学实验、寻宝博物馆等课程,按照“1名班主任+1名安保人员+2名党员志愿者”的保障模式提供全天候、常态化服务。今年来,为辖区300余名6-12岁少年儿童提供公益托管服务,有效解决双职工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的“看护难”问题。筑牢安全屏障,守护无忧童年。依托纺城26亩青年营地,打造“安全实训营”,通过模拟溺水救援、消防逃生等场景,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自救,在自然中释放天性;建立社区困境儿童档案,由“党员爸爸”“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定期送文具、讲故事,开展心理疏导,同步通过街道视频号推送“防欺凌”“防溺水”动画短片,让每个孩子被阳光照耀。厚植文化根基,培育家乡情怀。发挥青少年儿童实践阵地的作用,开展“汨纺小小讲解员”实践活动,组织孩子们走进汨纺工业文化博物馆,触摸老旧纺纱机、观看纺织工艺流程纪录片,在“一锭一线”中体会“精纺细织”的纺城精神;结合“纺城文化节”,举办“我心中的家乡”绘画比赛,鼓励孩子们以汨纺厂区、街道新貌为原型,用画笔勾勒家乡变迁,让优秀作品在青年营地展出,让“爱家乡、建家乡”的种子在童年时光里生根发芽。
系紧多元同心结,让关爱服务更暖心。聚合力建队伍,激活服务动能。打造五彩之家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发动党员干部、“五老一新”人员、青年学生、巾帼志愿者、居民群众等参与治理,积极培育社区能人,依托“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机制,每月发布“服务清单”,让服务精准对接需求。截至目前,累计解决屋顶漏水、下水道堵塞、楼道灯不亮等民生问题68件,办结率100%。汇资源强保障,夯实服务底气。全力构建基层惠民服务数字化系统,整合人口信息、房屋数据、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实现数据实时更新、信息互联互通,针对辖区困难群体开通法律援助、家庭保洁、电器维修等上门服务,为独居、高龄老人量身定制“智慧守护包”,靶向帮扶低保户、失独家庭、残疾人等群体,落实“应保尽保”政策,链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法律援助,让服务既有“烟火气”又有“专业度”。优机制提质效,擦亮服务品牌。建立“月座谈+季测评”机制,邀请老人、孩子、家长代表提建议,根据反馈,长者食堂新增“软糯餐”供牙口不好的老人选择,青年营地增设充气城堡、旋转木马等游戏设施,并对连续好评的志愿者授予“荣誉证书”,对差评项目立行立改,从“被动服务”到“主动问需”,关爱服务始终围着群众“心头事”转,暖到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