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轻拂,掠过龙窖山38平方公里葱郁的竹海,也拂动着露营基地崭新的营旗。错落的木屋、开阔的草坪间,游客欢声笑语不断。“瑶望台”上,党员干部们眺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笑意舒展。临湘市羊楼司镇龙窖山村这个昔日偏远的瑶族山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村集体经济收入2024年跃升至57.4万元,村民人均增收超2500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70万元。这条充满希望的振兴之路,正是村党总支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在绿水青山间奋力拼搏、闯出的精彩实践。
瑶望台
生态优先定航向深挖转化新路径
龙窖山村位于临湘市羊楼司镇,坐拥灵秀山川,森林覆盖率高达98.4%,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瑶族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如何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价值”,让绿水青山真正富民强村,曾是摆在全村面前的现实考题。
面对发展瓶颈,龙窖山村党总支部扛起使命担当,组织党员骨干分片包户,召开屋场会数十场,广泛听取村民心声。一条条关于如何用好绿水青山的“金点子”、好建议被认真记录、梳理汇总。深入分析村情民意和资源禀赋后,支部班子逐渐统一思想、锚定方向,必须立足生态优势,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将乡村旅游作为撬动“两山”转化的关键支点。思路清晰后,支部迅速组织骨干外出取经,学习先进经验,为科学规划注入智慧。
思想的统一和清晰的规划,为龙窖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群众基础,积蓄了破土动工、点绿成金的力量。
组织引领破难题锻造攻坚硬堡垒
2023年,“马颈风光带”与“瑶望台”落成,助力“老龙潭”晋升国家3A级旅游景区。游客量虽增,但村集体经济增收乏力,“流量”如何变“留量”“增量”,成为新的挑战。
直面“旺丁不旺财”痛点,2024年初,村“两委”果断决策,打造集特色住宿、餐饮、体验于一体的“龙窖山露营基地”,打通消费链。项目启动,资金、土地、建设关关难闯。关键时刻,党组织的组织力成为破局利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筹资入股,广泛发动乡友共建共享;面对土地流转中的思想疙瘩,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村民小组长主动深入农户,耐心细致讲政策、话前景、解心结;建设工地上,党旗高高飘扬,村“两委”成员和党员骨干日夜坚守,严把工程质量关、安全关、进度关,村民们深受感染,自发投工投劳,党群同心,合力攻坚。
众志成城,短短数月,融合野趣与瑶风的露营基地拔地而起。运营即火,团队纷至,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直线跃升”。此役告捷,不仅破解了“流量变现”难题,更极大提振了全村信心,为深化产业融合注入澎湃动能。
融合促蝶变乡村展新颜
基地“开门红”让村党总支部深刻领悟,乡村振兴贵在融合,必须深挖生态、文化、产业潜能,方能行稳致远。
露营基地团建
村党总支部顺势而为,将组织优势全面融入产业发展脉络。盘活资源。流转土地4900余亩发展特色种植;规范招标集体林场,年增收9.7万元,夯实家底。壮大产业。创新“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成立旅游公司和合作社,统合力量。贡茶园、果园、药材基地生机勃勃,7000多亩林场经营优化。文旅塑牌。深挖瑶、竹、药茶文化,改造闲置农电站为“古瑶文化展览馆”和“山珍展销厅”;推出“观竹海、挖竹笋、品竹宴”沉浸体验;引入专业团队提升运营,“龙窖山”品牌声名鹊起。
党旗映红振兴路,青山不负追梦人。行走在今日龙窖山的青山绿水间,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近2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龙窖山的精彩嬗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湘北沃土开花结果的生动诠释。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突破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逾7000万元,“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昔日的偏远山乡,蝶变为“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生动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