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鼎城区:“四一法则”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7-28 15:59

为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其在流动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常德市鼎城区积极实施排查摸底、学习教育、日常管理、搭建平台、党内关怀等措施,着力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让党员流动不流失、离家不离党。

清底数,一个不落。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鼎城区合理划定流动党员范围,突破地域限制,将长期在外,无法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纳入流动党员管理。在系统内全面登记,做到精准识别。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管理”模块,分跨省、跨市、跨县等不同流动情况进行全面登记,及时做好线上信息的“定投”和接收,全面掌握全区1811名流动党员情况。在走访中不断完善,做到信息精准。组织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在日常走访中对流动党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补充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在信息联动中查漏补缺,做到一个不漏。组织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动,利用流动人口登记,排查建立流入党员档案台账和季度内流出党员台账,为后续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实现流动党员底数清,一个不落。

管长效,一刻不停。建立“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制度,支部书记如数家珍。即支部书记要知道流动党员在哪里、知道流动党员想什么、知道流动党员干什么、知道流动党员需要什么,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要跟上。如隆腾物流园的“司机之家”党群服务站,除为司机提供热水、淋浴、住宿等16项便民服务外,还开辟专区放置学习素材,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党章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等,以供流动党员司机自学;建立社区委员定期联系流入党员制度,社区委员了然于心。规定每名流入党员都必须有社区委员联系,社区委员每月必须至少与流入党员联系一次。如玉霞街道临江社区社区委员定期与辖区内的流入党员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定期为流入党员开设学习课堂,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学习。

送温暖,一抓到底。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方式,让流动党员感受组织温暖。通知领证变上门发证,对流动党员的关注坚持不懈。要求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结对人员为流出党员主动上门发放流动党员证,要求其持证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接受教育管理,如实记录参加学习教育及组织生活情况。分类建立党小组,对流动党员的关心持之以恒。对符合条件的流入党员采取地域组建、行业组建等形式建立流动党员党小组,并编入就近党支部参加学习教育和组织生活,落实以流出地党支部为主、流入地党支部为辅的双重管理模式,保障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和过组织生活的权利。用心用情掌握流动党员队伍困难需求,对流动党员的关爱矢志不渝。乡镇(街道)和部门党组织通过主动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技能培训、子女入学、维护权益等方式,就近提供帮助,使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同时,将有志愿服务意愿的流动党员纳入志愿者服务队伍、文艺社团等团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如玉霞街道迎宾社区,在社区党群活动中心进行的会议、学习和文体活动,本地和外来党员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每一位党员都能找到归属感。

云学习,一丝不苟。针对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党的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下降的现状,鼎城区利用流动党员微信群及时发布、推送各项学习内容,按时学习党内法规、文件精神等。开设“在线课堂”,按时充电赋能。如红云街道红云社区利用本地网格群、腾讯视频会议系统,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实现了“异地同看党员教育片”“异地同听微党课”,让每名党员都能参与进来;结对送学上门,学习教育全覆盖。如玉霞街道临江社区采取“结对子、一帮一”学习方式,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两委”干部“学习包保”重点对象,与社区老党员、流动党员结成学习对子,利用节假日开展“送学上门”服务,确保党员学习全覆盖;线上线下学习同步推进,双管齐下。如郭家铺鲁易社区平常除利用本地网络群、视频会议系统外,还利用节假日,特别是过年返乡期间,组织流动党员进行线下集中学习,让本辖区流动党员接受“线上线下”双重学习教育,切实保障流动党员知情权及受教育权。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