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同心,是乡村发展的根基;民心相通,是基层治理的密码。祁东县砖塘镇以党群“零距离”为目标,通过传承初心、倾听诉求、播撒温暖,让党组织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共同筑牢乡村振兴的“连心桥”。
“零距离”传承,让党的声音落地生根。
“做群众工作不能光念文件,得像拉家常一样,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砖塘镇党委班子成员带着年轻干部走村入户时,总把这句经验挂在嘴边。七一前后,镇党委组织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与年轻同志结对“传帮带”,走遍15个村(社区)开展“党课下乡”活动。
在田间地头、农家院里,老党员干部结合自己调解邻里纠纷的经历,用“化解矛盾不能站在群众对面”的鲜活故事,解读“密切联系群众”的深刻内涵,年轻干部则跟着学、照着做,把笔记本上的党史故事、政策条文,转化成“土话”“土案例”讲给群众听。从“照本宣科”到“入脑入心”,不仅是工作方法的传承,更是初心使命的接力,让党的声音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零距离”倾听,把群众诉求变成实在行动。
“以前有想法不好意思说,现在干部主动问,我们就敞开了讲!”龙溪村村民的话,道出了砖塘镇“开门教育”的实效。今年以来,全镇15个村(社区)50余场群众恳谈会开得热火朝天,村民们从“不好意思提”变成“主动往跟前凑”,大到种植技术难题,小到路灯不亮、垃圾清运不及时,都掏心窝子地说。
龙溪村20至25组的村民反映:“那段路的下水道堵了半年多,下雨就积水,已经摔了好几个人,老人小孩路过太危险。”村“两委”干部当天就到现场查看,周边党员和村民也自发加入,一起清理路面青苔和沟渠淤泥,共同商议解决方案。从“群众敢说话”到“干部真办事”,“开门教育”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把群众的“吐槽声”变成改进工作的“风向标”,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干部就在身边,诉求有人当真”。
“零距离”服务,让政策阳光温暖每个角落。
“大姐,这是防溺水的宣传册,塘边水深,可得看好娃娃啊!”“大爷,野蘑菇不能随便采,有毒的吃了要出大事!”每逢赶集日,砖塘镇的党员干部就带着宣传资料往人多的地方扎,在集市入口摆开摊子,用接地气的话语给乡亲们念叨安全常识。
热闹的集市上,宣传声混着叫卖声,防溺水、防诈骗、惠民政策等知识,跟着集市的烟火气钻进每个人耳朵。这种“赶大集、送服务”的方式,把安全的种子播进每个角落,让政策的阳光照到每个群体,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让服务更精准、更暖心。
从初心传承到民意倾听,从服务上门到民心凝聚,砖塘镇用一件件实事、一次次互动,搭建起党群“零距离”的连心桥。这座桥,连着党心与民心,载着责任与担当,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