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组团式”精准帮扶 “零距离”科技服务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8-01 16:00

近年来,浏阳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团队优势,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推行成建制、组团制、对口制服务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为助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连续多年获评“省派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科技专家服务团多次获评省级“优秀”。

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效能。坚持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努力构建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建强组织体系。健全“组织部门牵头、科技部门主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从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中遴选精干力量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累计选派17批次共800余人次,实现人才下沉、科技下乡。优化考核评价。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科技专家服务团的工作职责、服务时长、服务内容和预期目标,并加强对派驻工作的跟踪督促和考核验收。由市委人才办牵头,对工作实效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绩效评价,推动工作质效提升。完善保障举措。设立科技专家服务团专项工作经费,市科技局、各乡镇(街道)明确专人专班做好联络、对接和服务工作。市委人才办牵头建立科技专家服务团工作驿站,定期走访科技专家服务团派出单位,为来浏服务的科技专家提供专场焰火、免费住宿等服务,让科技专家享礼遇、受尊崇。

做实精细服务,激活产业动能。立足产业所需、农民所盼,深入开展田间指导、品种推广和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点穴式”技术指导,促优势产业发展。创新“乡镇点单、科技局接单、服务团派单、特派员解题”模式,助力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油茶培管、采收、加工等问题,精准匹配高校专家教授组成专家服务团,下沉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完成油茶新造和更新改造33.1万亩,2024年油茶鲜果产量29.2万吨、加工茶油1.8万吨,综合产值突破53.2亿元。围绕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团成员指导企业将花卉生产、精深加工、观光旅游深度融合,助推“美丽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花卉苗木销售额超3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约82.8亿元。“网格化”对口帮扶,促农业生产增效。立足专业所长,结合产业布局,将全市科技专家服务团划分为蔬菜、水果、茶叶、养殖等12个“科技专家小分队”,推行“网格化”科技服务,切实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把技术送进千家万户。其中,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16名专家组成的科技专家服务团水稻小分队,建设长沙市“四高”粮食生产万亩综合试验区3个,平均亩产达1263.1公斤,示范带动效果显著。2024年以来,全市科技专家服务团累计开展技术服务1800余次,推广、引进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426项,促进产业增收1亿元。“全过程”跟踪服务,促集体经济壮大。围绕村级产业发展,定期组织科技专家服务团开展一线调研,定制“一村一策”。水产类“科技专家小分队”指导中和镇清江村发展罗氏虾养殖业,从选苗、下苗、养殖、定价、销售,提供全链条服务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中药材类“科技专家小分队”全过程指导普迹镇五丰村开展油茶林下套种白芷、玉竹等中药材,示范推广1100余亩,经济价值超过600万元。2024年全市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88亿元。

深化队伍建设,汇聚人才势能。依托科技专家服务团,持续强化人才培育,以人才振兴助推产业发展。发展“院士农业”。浏阳市科技专家服务团大力发展“院士农业”,推动邹学校、刘少军、柏连阳、印遇龙等院士团队工作室、示范基地落户浏阳,为辣椒、鱼苗、水稻、畜牧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培养实用人才。浏阳市科技专家服务团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将服务送到企业、田间地头,强化本土科技人才培养。2024年以来,科技专家服务团配合举办“浏阳工匠”“送技下乡”等各类活动、培训30场次,服务畜牧水产、水稻油茶、民宿产业、直播电商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4万余人次。目前浏阳市已培育长沙市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1064人。支持创新创业。浏阳市科技专家服务团带政策、成果、项目,进企业、进农户、进生产现场,积极为大学生、农民工搭建创业“加油站”。在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唐文源教授团队指导下,2024年举办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培训200余期,服务返乡创业就业青年人才、农民工5000余人次,培训落地转化率14.55%。强化烟花爆竹领域校企合作,共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培育烟花爆竹产业链人才1.5万余人,吸引带动就业30万人以上。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