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岳阳市屈原管理区骄阳似火,地表温度持续攀升至40℃以上,打破历史极值。为保障辖区居民群众正常生活、推动各项事业有序发展,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逆“酷暑”而行,积极投身“战高温、保民生、促发展”一线工作,用实际行动为辖区居民群众撑起一片“清凉”天地。
田间地头的“禁烧尖兵”
“老胡,今年这碎草还田效果咋样?”7月24日上午8点,凤凰乡青港村党总支书记曹池辉的电动巡逻车停在村民胡勇的稻田边。车顶上的小喇叭还在循环播放着:“秸秆禁烧要记牢,碎草还田效益高……”
胡勇擦了把汗,指着正在作业的收割机笑着说:“曹书记,你看这粉碎得多细!往年烧秸秆又污染又危险,今年还田后,光肥料钱就省了不少,预计每亩能增产20斤呢!”
曹池辉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这就对了!咱们党员带头干,就是要让乡亲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脖颈处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蓝色衬衫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在村党员活动室,《党员责任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责任区域。“30年党龄不是白混的!”老党员何庆云拍着胸脯说,他主动认领的300亩稻田,每天至少巡查4遍,“曹书记带着我们干,腿跑酸了、汗流干了,心里也踏实。”
早稻机上的“护苗先锋”
“周书记,电排抽水管通了,水过来啦!”同日中午,河市镇三和村村民郑大伯站在田埂上,朝着正在调试设备的村书记周兴良喊。此时日头正烈,周兴良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后背印出深色水痕。
“老周,这120亩秧田可算救过来了。”周兴良直起身擦了擦汗,“早上接到你电话,我就联系了维修师傅,幸好2小时就修好了,再晚些苗就蔫了。”
“要不是您盯着修,再等俩小时苗就毁了。那边还有6台插秧机正在作业。往年人工插800亩十来天都还插不完,现在5天就完,还是现在机插机抛好!”郑大伯笑着说
“书记带着大家干,再热的天心里也踏实。”村民们的话道出了心声。在周兴良书记的带领下,三和村早稻机插机抛面积达2000余亩,晚稻种植正在进行。村里各项水稻生产保障工作有序推进,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街头巷尾的“清凉使者”
“李奶奶,这是防暑降温的药品,您记得按时吃。”下午3点,天问街道五彩之家金党徽志愿者王波香正给社区独居老人杨林芝送上“清凉礼包”。同行的中南大学学生张嘉文则在认真检查老人家中的电器电线:“奶奶,天热用空调别整夜吹,睡前检查一下开关,用燃气灶做完饭,一定要先关罐阀再关灶阀。”
李奶奶拉着王波香的手不肯放:“谢谢你们的提醒,这么热的天,还特地跑一趟。”据了解,此次“清凉一夏・邻里有爱”行动中,天问街道联合中南大学“星火计划”实习实践团队组成10支服务队,为社区20户高龄独居老人送去清凉和慰问。
“我们建立了‘1名党支部书记+1名党员干部+N名志愿者’的分片包干责任制,每周至少开展1次上门探访。”街道党工委书记骆东岔介绍,志愿者们还为老人们张贴了爱心应急联系卡,“确保有任何需求的时候,随时能找到人。”
夕阳西下,曹池辉的巡逻车仍在田间穿梭,周兴良还在调试早稻机,王波香和同事们则在整理当天的志愿服务记录。高温“烤”验仍在继续,但屈原管理区的党员干部们用汗水浇灌责任,以行动践行承诺,在炎炎烈日下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红色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