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攸县丫江桥镇党委坚持“党建赋能、产业兴村”的工作思路,以“一村一品”为抓手,以区域协同为路径,以资金撬动为支撑,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全镇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600万元,培育出华富村订单农业、樟树村席草产业链、仙石村四季果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生动局面。
固本强基,以组织凝聚力筑牢战斗堡垒。实施“头雁护航”工程。由镇党委书记牵头,到各村(社区)开展调研,与村书记面对面讨论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同时,镇党委多次携团队与村书记一同前往省市以及相关单位、企业协调产业发展事宜。换届以来,各村书记不断探索,涌现了一批新的致富典型,其中华富村党委书记牵头成立“丫江小集”直播团队,通过“订单农业+电商模式”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樟树村党委书记带头发展席草种植产业,第一年试运营年产值达30万元。激发“办点干部”动能。镇党委、政府强化干部责任担当,年初明确各村(社区)办点领导及办点干部与村(社区)结对帮扶,要求干部下沉一线、主动作为,为村级产业发展出思路、解难题。华富村办点干部投身直播一线,参与“丫江小集”直播室,为直播出谋划策,出力带货,直播收益较以往提升10%;万兴村办点干部积极助力该村农副产品销售,打通线下销售渠道,实现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引入“人才活水”赋能。依托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博士工作站,引进3名高层次人才驻村指导,开展技术培训5场,工作站负责人长期驻站对村集体农业产业进行技术指导,培育本土“土专家”“田秀才”20人,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特色兴村,以产业驱动力升级发展动能。深耕特色产业,夯实发展根基。聚焦“小而精、特而优”,差异化布局各村(社区)产业,如华富村以白玉丝瓜、龙福椒、羊肚菌为主导,打造精品订单农产品基地;樟树村创新引进多品种席草种植,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仙石村发展四季瓜果生态园与产学研基地相结合,推动农旅融合等。联动线上线下,拓宽市场渠道。线上依托“丫江小集”直播品牌,培养农民主播5人,目前起步阶段能达到月收入3万元左右;线下通过“村集体+商会+企业”模式,与长沙市攸县商会成员单位达成直供协议,订单特供。推动片区联动,释放协同效应。打破村庄界限,推动“抱团发展”,形成“片区联动、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的振兴格局。由党委、政府统一规划,将各村(社区)分区划分打造三个特色片区:打造“大桥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积极探索村集体产业发展新突破;强化仙石—联江片区的五美乡村新亮点;合理规划盆上—严良片区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开源引渠,以资金续航力推动持续发展。精准对接政策资金。抢抓上级扶持集体经济机遇,争取乡村振兴各类项目资金190余万元,全镇11个村(社区)受益。加强重点扶持,重点支持华富村村级直播间、仙石村产学研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50余万。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鼓励村集体“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油茶育苗产业,2024年丫江桥镇油茶产业年产值达6000万元。部分村(社区)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本地村民就业,樟树村种植席草300亩,2024年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万元。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坚持“化旧债、控新债、促发展”原则,多措并举破解村级债务难题,为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