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肌理中,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旧小区,往往面临着设施老化、管理乏力等共性难题。然而,走进已有27载历史的长沙市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德政园小区鸿梦缘庭,所见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小区花园绿树成荫、繁花点缀,架空层崭新的乒乓球台,楼栋大堂窗明几净,新更换的电梯平稳升降,曾经困扰居民的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销声匿迹……
这一切焕然一新的背后,是一场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倾力指导、物业深度融入,多方协同共进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生动实践。
荒芜之地变身幸福花园
支部带头聚合力 居民齐心创奇迹
时间回溯到改造前,鸿梦缘庭区域的这片小花园,曾是居民心中的隐痛。建成多年,设施早已破败不堪:地面坑洼积水,废弃杂物随意堆放。这个本应是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却因年久失修、费用短缺,成了无人愿意驻足的“脏乱差”死角,严重影响着周边住户的生活品质和小区整体形象。面对居民的困扰,鲁典文等几名党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组织党员、群众召开庭院议事会,一致认为:“等靠要不是办法,党员就得带头干。”一场由党支部发起的“花园重生”行动就此展开。
党员志愿者们分片包户,挨家挨户走访邻居,带着图纸现场比画花园改造方案,耐心讲解改造设想,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老党员们率先带头出资,倡议迅速得到响应,短短数周,不靠政府、不求外力,数十户业主牵头,召集居民自发筹集改造费用十余万元。曾经的“脏乱差”死角,在党员带头、居民齐心的努力下,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华丽蝶变。如今,这里成了居民茶余饭后散步、下棋、唠家常的首选之地,也是凝聚邻里情的“共享客厅”。
图为:小区改造后的院落小景
空间活化升级精神家园
支部搭台集民智“众筹”点亮文化光
小花园的成功改造,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业主参与家园建设的热情和信心。小区党支部敏锐捕捉到这一积极信号,主动召集居民代表座谈,收集大家对公共空间利用的意见。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社区和小区物业的大力支持,很快,楼栋底层架空层的改造被提上日程。
小区党支部牵头,组织社区、物业、党员及居民多方参与讨论制定改造方案,从功能布局到设施选择,充分吸纳大家的创意,同时发动居民“众筹”设施,居民们自发添置小石桌、座椅及乒乓球台、桌球台等娱乐设施。曾经的灰暗角落彻底“活”了起来:白天是退休老人切磋球技、活动筋骨的乐园,傍晚和周末则成为上班族和青少年释放活力、交流情感的聚集地。清脆的乒乓球撞击声、友好的桌球竞技交流,让整个楼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社区精神文化基地”已然成型。
图为:集聚各方力量增设的娱乐设施
共治之力破解电梯困局
支部攻坚破难题 自治精神护常新
花园和架空层的改造提升了“面子”,那居民每日出行安全与便利的电梯更换,则是关乎居民“里子”工程。小区楼栋内的电梯使用多年,故障频发、运行不稳,成为居民的一块“心病”。然而,老旧小区更换电梯,面临着资金分摊难、意见统一难、流程复杂等诸多现实困境。关键时刻,党员志愿者再次挺身而出,针对低层住户顾虑,耐心解释“按层分摊、自愿参与”的原则;对费用核算、品牌选择等问题,组织全体业主公开投票,全程接受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施工期间,党员志愿者联合物业公司轮流值守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协调解决施工扰民问题。新电梯的平稳运行,彻底解决了居民的“上下之忧”。
一系列共建共治的成功实践,深刻培育和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治能力。居民们不再满足于享受改造成果,更主动投身于维护家园的长效管理。在小区党支部的倡议下,居民自发组成“楼栋督导队”,党员志愿者带头值守楼栋大堂,清理了架空层电动车充电,在小院入口处沿围墙设置了安全充电区,提醒邻居规范停放非机动车,杜绝了电动车、自行车堵塞通道的现象;大家还建立了微信群反馈问题,联合物业积极解决问题,形成了“发现-反馈-解决” 的快速响应机制。这种源于内心的责任感与自觉行动,形成了强大的自治力量,确保了改造成果的常态长效,让整洁、有序、安全成为小区最亮眼的底色。
图为:小区焕然一新的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