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在凤凰县吉信镇三角坪村的薄雾中,新驻村第一书记向国韩跟着老驻村第一书记田茂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小向,把这户的引水渠问题记到清单上,回头咱们重点解决。”田茂清的裤脚沾满露水,声音却格外清亮。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凤凰186个脱贫村和8个搬迁安置点随处可见。今年5月,全县完成194支工作队、582名驻村干部轮换,通过责任落实、队伍建设、支撑保障三向聚力,让驻村帮扶真正扎根乡土、惠及群众。
县住建局驻禾库镇米坨村工作队入户了解农户烟叶烘烤
打造责任闭环,从田埂到县城全链条发力
“吴部长又来了!”吉信镇高坡营村的果农们远远就热情地招呼着。在凤凰县,44名县级领导分片联村,构建起“后盾单位包村、工作队员驻村、党员干部联户”的责任体系。今年以来,县委将驻村帮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安排,驻村工作成为县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的常客,仅上年就召开5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
县农业农村局驻山江镇板建业村工作队入户走访
“上周县驻村办刚发了走访提示,要求对照‘六查六看’再细致排查。”向国韩翻着记满村民诉求的笔记本说,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谁家的屋顶需要修缮、哪户的孩子上学有困难。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完成交接驻村以来,全县工作队和村“两委”走访群众5万余人次,解决各类问题近600多件,申报规划产业项目60余个。为确保工作落地,县里建立“三级联管”机制,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60余次,夜巡24个村寨,“每周驻4晚干5天,每月不少于20天”的铁规矩蔚然成风。筸子坪镇党委书记周子均说道“上次通报批评了脱岗队员后,大家都绷紧了弦,谁也不敢打折扣。”
强化队伍锻造,按需选派与赋能成长双向驱动
“张教授,我们村的猕猴桃该剪枝了,您可得来指导指导!” 县文旅局、县中石化联合驻千工坪镇胜花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春正在给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打电话。这支工作队堪称“量身定制”—有懂技术的农艺师,有擅长电商销售的年轻人,精准匹配村里的产业需求。凤凰县实行“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审查”机制,严把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今年轮换的县派159支驻村工作队中,33名第一书记全是有丰富基层经验的骨干。老队员离岗不离心,像田茂清这样的“传帮带”导师,带着新人走家串户熟悉情况,确保工作不断档。
县住建局驻麻冲乡翻身村工作队入户了解养殖产业
“村里的事千头万绪,多亏老书记田茂清带着我,不然真摸不着门道。”向国韩指着墙上的两张清单介绍,问题清单列着23项待办事项,需求清单标注着村民急需的技能培训,这些都是逐户走访摸出的实情。为提升队伍能力,县里今年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4场,覆盖1500余人次,开展了省、州、县三级集中培训,还为新队员配备“一对一”导师。县委党校驻吉信镇首云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姚海英晒黑了不少,正教村民用手机直播卖姜糖,“县党校老师专门来讲课,还有学习群随时答疑,现在农产业在家门口就能销往全国。”首云村村民王老七笑着说。
完善支撑保障,从暖心举措到激励机制全面托举
“这是县里给我们买的意外险保单,生活补助也准时到账了。” 向国韩从抽屉里拿出文件,旁边还放着健康体检表,“后盾单位每月准时打钱,没啥后顾之忧,能专心干工作。”凤凰县为582名驻村队员全额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全力落实县派工作队驻村经费,以及生活补助、通讯费等保障。在激励方面,上一轮驻村工作队优先获得评先评优资格430多人次,已有90多名驻村干部得到提拔或职级晋升。这些暖心举措,让驻村干部能安心驻村、用心干事。
夕阳西下,向国韩和田茂清走完最后一户,“明天先修引水渠。” 向国韩在笔记本上画了个重点,远处村寨升起袅袅炊烟,田埂上的脚印还带着泥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