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环境整洁有序、市民出行文明有礼、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如今,走进益阳市赫山区金银山街道,处处洋溢着文明的气息。
近年来,金银山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新时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互帮互助、文明有礼的社会氛围。
强化理论武装发挥榜样作用
在西流湾社区的纳凉坪里,十几位居民摇着蒲扇,聚精会神地聆听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小军讲解党的最新惠民政策。在虎形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模范榜”前,居民们驻足观看“中国好人”文正辉的感人事迹。不远处的益老食堂,刚用完餐的老人围坐在一起,观看“学习强国”平台上的理论微视频……
近年来,金银山街道创新理论传播方式,充分挖掘利用邻里中心、小区党支部活动室、社区纳凉坪、理论宣讲室及益老食堂等贴近群众的阵地资源,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道德模范,结合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用“家常话”讲“大道理”,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依托网格微信群,持续推送政策解读和理论学习内容,精心组织青年干部座谈、“学习强国”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浸润百姓心田。
此外,街道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的挖掘、评选和宣传活动,通过先进事迹展播、“我的文明日记”微宣讲等形式,用身边故事引导干部群众见贤思齐。同时,动员辖区各类主体广泛参与,持续开展诚信宣传教育与突出问题治理,劲吹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
突出党建引领增进民生福祉
在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金银山街道办事处将“以民为本”理念贯穿始终,深化“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以党建主旋律驱动“网格+文明”和“联动+文明”,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利民惠民补短板、系统思维强治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按照条块结合、职责分明的原则,街道深度融合片、组、邻“三长制”体系,建立健全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160余名街道、社区干部和734名邻长作用,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四级联动责任链条。激活先锋动能,划分党员责任区112个,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60个,统筹开展政策宣传、环境整治和志愿服务,以先锋行动带动全民参与。建成天翼智慧社区,用云广播、智能系统提升治理精度。聚焦居民需求,积极推进虎形山国家完整社区建设、城中村自来水和天然气开通、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实施。实施秀峰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增设2个腊肉集中熏制点,全力守护好碧水蓝天。新建4座人行天桥、2个菜市场停车场、38处电动车充电桩,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充电难等揪心事。高标准建设4个新就业群体“红色之家”和2个益老食堂,着力破解快递员、环卫工友等群体饮水、歇脚以及老年人就餐等难题,于细微处彰显关怀。
与此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邻里商”议事中心和书香机关三大阵地,街道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至目前已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生态环境、水电路等民生问题300余项,组织党员干部参与文明创建、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
深化志愿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正值盛夏,周末的社区活动室里,志愿者小聂耐心地指导社区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视频通话、缴纳水电费等。一旁的义诊服务点,已经排起了长队,卫生院医师边为居民测量血压,边宣传讲解健康生活知识。同一时间,在资江风貌带,社区联合市应急救援协会设立充气游泳池,为市民免费提供游泳教学服务。
从2023年起,街道积极对接有关单位,整合资源,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内容,精心打造“追梦金银山”志愿服务品牌。针对青少年,联合高校志愿者开设“七彩假期”托管班、“国学讲堂”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兴趣班。聚焦老年人需求,常态化开展“智慧助老”培训、防诈骗知识讲座及“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依托“资江文明带”建设,创新设立义诊、义剪、义修等公益性服务点,将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组织开展元宵喜乐会、中秋节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持续开展“一所一品牌”“一站一项目”“山乡尚礼·城市文明你我同行”“山乡艺术课堂”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共建帮扶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扶幼助残、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社会公益活动和文明创建、军民共建、社区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80余场,服务时长超1200小时,惠及群众1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