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基层治理力量薄弱、反应迟滞、覆盖不足等共性难题,醴陵市深入推进片组邻“三长制”,通过精准下沉治理力量、畅通诉求反映渠道、高效解决急难愁盼,让基层治理“触角”更灵敏、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更畅通,治理成效持续提升。
精心组织,让力量“沉下去”。聚焦力量精准下沉至最末梢,构建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科学划网定责。坚持“科学划片、依法分组、合理设邻”原则,有效整合党建网格力量,将村(社区)划分若干片,在原有村民小组基础上直接分组,将相邻居住的5-15户村民划分为邻,确保力量直达户。严选精兵强将。制定“五优、五选、十不选”标准,通过党员群众“两推”、村镇市“三报”程序,选优配强“三长”。原则上村(社区)“两委”任片长,村(居)民代表中推选组长、邻长。累计配备片长1520人、组长4122人、邻长19384人。明晰职责边界。出台片组邻“三长制”工作指导目录,明确“三长”的4项职责,确保“三长”工作有章可循。严禁摊派干部任务,确保“三长”精力聚焦服务群众第一线,真正实现治理力量“沉到底”。
用心用情,让诉求“浮上来”。畅通渠道、主动感知,确保群众心声及时精准上浮。织密感知网络。构建“村社→片长→组长→邻长→户”五级联动服务框架,重点做实邻长工作,19384名邻长作为“前哨”,全覆盖联系23.9万户居民,成为感知民情的“神经末梢”。主动倾听心声。依托常态化走访巡查、“屋场座谈”“夜巡夜话夜访”等载体,“三长”动态收集社情民意、排查风险隐患,确保问题苗头、群众诉求主动发现、精准掌握、及时上浮。诉求分层响应。明确“小事不出邻、大事不出组、难事不出片”的处置原则。邻长负责处理职责范围内的邻里小事或及时上报。组长负责协调解决本组内跨邻问题或需组级资源的事项。片长则统筹整合片区力量,协调解决跨组、跨邻的复杂问题。村社负责协调解决跨片的复杂问题或对接上级部门资源。
精准服务,让幸福“满起来”。聚焦治理成效转化为民生温度,绘就家门口的幸福图景。“烦心事”化为“舒心事”。邻里纠纷在“唠家常”中化解,安全隐患在“随手拍”里清除,政策疑惑在“板凳会”上解答。8877件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民生诉求在“发现—处置—反馈”模式高效运转下得到处理,“小事不出邻”成为常态,矛盾化解率提升35%,村社氛围更和谐。“微服务”托起“大幸福”。 13.4万件“微服务”精准送达,独居老人饭菜有人送、留守儿童功课有人辅、残障人士出行有人帮,水电维修、代买代办、农技指导等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在家门口解决。群众满意度跃升至98.2%,“有事找邻长”成为普遍共识。“陌邻情”升温“一家亲”。“三长”穿针引线,激发村社自治活力。环境整治齐动手,文艺活动共参与……昔日“门对门不相识”,如今“邻帮邻一家亲”。守望相助的温情在邻里间涌动,村社归属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