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区2家创业就业赋能中心获岳阳市首批授牌
7月23日,在岳阳市健全创新创业和返乡创业促进就业机制改革推进会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岳阳楼区2家创业就业赋能中心获全市首批授牌,其构建的“211”创业就业支持体系作为典型经验被重点推介,“党建+就业”在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中的作用被进一步具象化。
把“基层党建”融入服务平台。今年以来,岳阳楼区围绕“2个赋能中心+1个示范街区+1个数字服务平台”创业就业支持体系,深入推进“党建+就业”,在创业就业赋能中心设立党员流动岗,将支部活动室开进赋能中心和孵化基地,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创新引领,推进服务先行,力促创业就业赋能中心服务商业街区、产业园区和孵化基地,扩充优质创业项目达586个(含科创大赛大学生创业项目200个),汇集创业空间工位数1401个,汇集四类创业扶持资金5000万元,促进全区新增创新创业主体5000多家。市区共建开发的“岳创通”小程序,全线提供“政策、项目、资金、场地、导师、培训、人才”等七大创业就业支持,供全市推广应用。赋能中心建设成为全市健全创新创业和返乡创业促进就业机制改革的工作亮点。
把“认证服务”送进示范街区。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推进创业就业服务进历史文化街区,组织开展上门服务290余场次,帮扶“认证商家”70余家,对接解决证件办理、人才引进、资金支持、场地协调等“急难愁盼”60余项。同时,全面推进市区共建共享,积极对接岳阳城投,增设岳阳楼区种子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组织举办“潮涌洞庭·老街新生”系列创新创业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明确政策引导和服务先行,凝聚洞庭南路街区共识,优化街区生态,擦亮街区品牌,为创业群体提供常态化服务赋能。
把“规范管理”建成标准样板。深化“党建+就业”,推进赋能中心“硬件+服务”同步升级,强化中心职能整合、服务质量提升、数据平台开发,构建了创业就业赋能中心建设“三个标准化”。中心职能标准化。明确“服务导台”“创业孵化”“成果展示”“就业赋能”等功能区划及建设要求,明确“信息库”建设门类和要求,确保“赋能升级”内涵充实。队伍建设标准化。配备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明确任职要求、工作内容和管理制度,实行系统实操和定期业务培训,强化服务支撑。服务机制标准化。制定“赋能中心服务标准”,规范准入制度、服务流程,确保重点活动开展、基础数据采集、“认证商家”服务等日常服务成效清晰、量化、可视,为“岳创通”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在“七大攻坚”关键期,岳阳楼区将全面强化打头阵、树标杆、作表率的责任担当,深入传递岳阳市委、市政府稳就业、保民生、聚人才的坚定决心和清晰信号,推动“党建+就业”深入基层,构建市级-区级-乡街-社区四级联动的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夯实“三公里”就业服务圈,精准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进一步构建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强化督导跟踪问效,确保各项部署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