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孩子放假就发愁,在家待不住,出去又不放心。现在好了,社区活动多,孩子有地方去、有东西学,我们当家长的也省心、放心!”在长沙市天心区裕南街社区,一位带着孩子刚参加完暑期活动的奶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她的感受,道出了许多裕南街居民的心声。在这片老旧小区里,一股以孩子为“苗”,以党建为“壤”的治理新力量,正悄然生长——这就是裕南街社区党委精心培育的“裕苗”党建项目。
难题变契机:老旧小区里,孩子去哪儿?
裕南街社区,是天心区典型的老旧小区,曾面临阵地缺、资源少、抓手难的治理困境。社区党委在探索中发现,“一老一小”中的“一小”——青少年群体,正是连接千家万户最柔软也最具撬动性的“支点”。与其在有限的物理空间里打转,不如用强大的组织力创造无形的“服务空间”。“孩子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到哪里!”社区党委书记李伟的话掷地有声。
于是,“15分钟生活圈”升级为“15分钟党建服务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辖区曙光小学,甚至不起眼的楼道岗亭……这些原本碎片化的空间,被社区党委用“红色裕苗圈”巧妙串联起来。一个“社区党组织—党员户—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的组织链条,深深扎根于孩子们日常活动的半径之内。
在“粽情飘香迎端午‘裕’苗成长庆六一”主题活动中,新型运动项目匹克球进校园,并现场教学。
“裕苗”破土:不只解决“去哪儿”,更要解决“谁来做”
有了空间,谁来服务?裕南街社区党委亮出了“123+N”工作法:“1”个核心强引领:社区党委负总责,统筹全局。“2”个支点筑根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青少年裕苗站”)和曙光小学为双核心,组建“校社党建联合体”,打破围墙界限。“3”类课程育新苗:精心设计红色故事、传统文化、安全自护等“思想课”;垃圾分类、楼道整治、爱绿护绿等“劳动实践课”;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心灵成长课”。今年以来,各类课程和实践活动已惠及青少年近千人次。“N”方聚力汇资源:撬动党员志愿者、专业社工、辖区单位、热心家长等多方力量源源汇入。
暑假里,《注意力训练营》《认识情绪,走进头脑特工队》《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心理辅导课程场场爆满,曙光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们踊跃参与。“这些课太及时了,解决了我们和孩子沟通的大难题!”一位家长在课后分享会上感慨道。
开展青少年“注意力训练营”暑期课程活动
“一堂课”变成“治理链”:小身影带动大变化
最令人惊喜的变化,发生在活动之外。裕南街社区党委没有把“裕苗”项目做成零散的“一次性”活动,而是将其升级为覆盖全年节假日的“天心裕苗成长计划”,形成“寒暑假集中服务+学期中周末微活动”的全周期模式。
精准服务“一条链”:年初,社区党委联合各方发布年度“裕苗清单”,课程、师资、时间、责任人一目了然。家长和孩子线上“点单”,社区党委精准“接单”,服务全程可追踪。
阵地焕新“双家合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悄然变身,从“党员之家”拓展为充满童趣的“少年之家”,成为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二课堂”、节假日的“成长乐园”。
家长变身“合伙人”:家长们不再只是“旁观者”。社区党委倾听他们对青春期教育、手机管理、亲子沟通等诉求,将其转化为党课、团课和家长课堂内容。越来越多的家长穿上红马甲,加入党员志愿服务队,形成了“党员家长+群众家长”的双循环力量。
红领巾激活“治理末梢”:29名佩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小小志愿者”正式挂牌上岗!在党员志愿者的带领下,他们活跃在楼道清理、消防巡查、文明劝导的第一线。孩子们小小的身影,像一颗颗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带动了家长,感染了邻居。“以前楼道堆物劝不动,现在孩子一参与,家长主动清,邻居也跟着动,楼道清爽多了,感觉社区温度都提升了三分!”一位楼栋长欣喜地发现。
“天心裕苗成长计划”非遗剪纸体验主题课堂
如今“裕苗”长成,治理花开
现在走在裕南街社区,变化清晰可见:楼道干净了,邻里矛盾少了,欢声笑语多了。这背后,是社区党委通过“裕苗”项目这个“小切口”,实现了“带孩子—带家庭—带社区—强党建”的链式跃升。孩子们在参与中成长,家长们在服务中融入,社区在共建中焕新,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在老旧小区里实现了从“弱覆盖”到“强引领”的华丽转身。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社区的明天,更是党组织联系千家万户最天然的纽带。”裕南街社区党委书记表示,“阵地不足,我们用‘组织力’创造‘空间感’;资源有限,我们靠‘支部统筹、党员先行’释放‘大效应’。”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深化“校社党建联合体”,升级“裕苗”项目,持续放大“15分钟党建服务圈”的连锁效应,把红色的种子种进孩子心里,把党的根基深深扎进千家万户。裕南街的这株“裕苗”,正向着阳光,茁壮成长,为老旧小区治理探索出一条充满希望的新路。
小小志愿者们开展卫生清扫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