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是着眼即将启动的新一轮村级换届、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基础工程。衡东县高湖镇紧扣“优、细、严、准”四字标准,贯通“选、育、管、用”全链条,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
聚焦选配来源“优”。在源头上守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注重将本地种养能手、致富能人、党员“创客”、片组邻“三长”、返乡创业的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择优纳入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在考察上把关,结合“四下基层”制度,联点县级领导带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下沉11个村(社区),通过与被考察人谈心谈话、与所在村组群众沟通交流、多部门联审等方式确保选出一批政治表现好、品行作风好、群众基础好的村级后备力量。通过多重筛选,最终确定2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和27名村副职后备人选。
聚焦能力培育“细”。采取“一结对二培训三锻炼”等方式进行素质培养。“一结对”即确定结对培养联系人,选优配强11名培养联系人常态化联系村书记后备及村副职后备人员,及时跟进了解后备力量的想法和工作生活情况,帮助答疑解惑,引导其在政治思想和基层工作能力上进步。“二培训”即知识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双培训,一方面,定期组织村级后备力量参与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的学习培训,鼓励其报读“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进修学业,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学习素养,目前培育送训后备力量9名;另一方面,通过“比学评促”等交流评比活动组织后备力量到先进示范村交流学习、借鉴经验、拓宽视野。“三锻炼”即带动后备力量参与试岗锻炼、项目锻炼和应急锻炼,鼓励后备力量参与村级管理、村集体经济项目、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重点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通过细化培养,让村级后备力量快速适应基层农村工作、快速成长为成熟可用的村级干部。
聚焦队伍管理“严”。压实主体责任,将村(社区)后备力量储备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后备力量开展经常性考察,镇党委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对村级后备力量人选进行年度考核测评。创新推行“两必访三必谈”举措,做到后备力量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必访、重要节日必访,入库前必谈、政治生日必谈、年底必谈,及时了解掌握后备力量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等情况,听取其对本乡镇、本村的发展建议,让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动态调整人才库,建立村(社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人才库,对不适宜、不胜任的,及时调整出库并择优补充,目前已调整出库2人,调整入库6人。
聚焦人才使用“准”。实行一人一档,建立后备力量实绩考核档案,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在参与村级事务、开展应急处突等方面的表现,定期开展实绩点评认定工作,对实绩考核结果实行“公示、公评、公议”。突出实干实绩,支持后备力量创办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鼓励以入股、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农业产业。加强政治关怀,对条件成熟的后备人员,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发展入党、提名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等方面优先考虑;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优先从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后备力量中推荐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