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永县紧扣“支部建在小区、服务沉到楼栋”的核心思路,将党建引领与文化浸润、网格管理、居民自治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区治理新路径。
文化搭台聚民心,“微活动”激活治理末梢。“以前见面不打招呼,现在一起上台跳舞。”这是潇浦镇麒麟社区桃花源小区居民的真切感受。2025年7月启动的“小城艺韵·秀出风采”活动,正是江永县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活动由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8个部门打造“全民舞台”,设置舞蹈、朗诵、乐器演奏等10余种形式,吸引全县4个社区、2000余名居民参与,累计开展海选12场,覆盖群众超5000人次。在活动中,党员干部化身“文化管家”,多个小区党支部书记带头编排瑶族长鼓舞、民族健身操等节目,吸引60余名居民加入;退休教师、党员组建“草根宣讲团”,将村规民约改编成瑶歌瑶戏,在15个小区巡回演出。活动不仅搭建起邻里互动平台,更催生了“亲子搭档”“银发互助团”等18个自治组织,解决停车乱、绿化差等问题230余件,真正实现“以艺聚人、以文化人”。在文化浸润的带动下,伟翔・阳光城小区通过活动收集居民意见,将闲置空地改造成“邻里文化广场”,成为邻里交流融合的重要平台。
网格织网连民心,“三长制”撬动治理格局。“小区路灯坏了,网格员当天就修好。”在江永,“三长制”(片长、组长、邻长)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全县6130名邻长中,党员占比达45%,他们通过“微会议”“微平台”“微服务”机制,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楼栋。 在潇浦镇,“三长”与党建网格深度融合,构建“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网络。党员网格员每周开展“敲门行动”,收集群众“微心愿”13590个,化解矛盾纠纷21760起,实现“小事不出邻、大事不出楼”。江永县构建“1+9+112+N”治理平台,以数字化赋能让网格管理更精准,整合三级综治中心资源,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98.7%,群众满意度100%。针对双职工家庭子女托管需求,阳光城小区党支部开设“四点半课堂”,党员志愿者轮流辅导作业;针对暑期学生监护难,各村因地制宜推出“公益托管班”“暑期夏令营”,累计服务学生1800余人次。在溪岭东苑小区,物业经理通过“社管通”APP接单,30分钟内解决居民空调外机安装问题,这种“接单即办”模式已覆盖全县80%的小区。
自治赋能暖民心,“邻服务”解锁治理密码。“物业费下调10%,还返还结余资金。”溪岭东苑小区的蜕变堪称自治典范。2021年,在社区党组织推动下,小区成立党员占比50%的业委会,解聘原物业后实行自治管理,物业费从1元/㎡降至0.9元/㎡,停车费降低三分之一,三年累计结余15万元,60%返还业主,户均年减负300-400元。如今,小区绿化景观焕然一新,矛盾纠纷下降80%,物业费缴纳率从30%飙升至98%。 这种“自治密码”正在全县复制。潇浦镇创新“五单工作法”—居民点单、网格统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群众验单,将130项民生服务事项纳入闭环管理,群众参与度从2023年的62%提升至2025年的85%。江永县推行“双向进入”机制,吸纳物业负责人、离退休干部进入支部班子,同时建立“群众提、邻长报、组长议、片长审、集体决”的自治闭环。在永新社区,“邻先锋”议事平台累计解决下水道堵塞、电梯故障等问题127件;桃川镇通过“1+18+N”便民服务圈,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马上办”,2025年以来办理民生事项26450件次。全县组建147支党员志愿服务队,3800余名党员下沉小区开展“红色马甲”帮代办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300余个。